“一听到银行有望获得证券牌照,券商脸都绿了”,有网友如此评论3月9日券商股的走势。
3月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表示,正在研究落实“国九条”的有关要求,研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有关制度和配套安排,有关政策的公布、实施尚无明确时间表。
关于券商牌照管制放开一事早有传闻,《证券时报》于2014年12月19日一则报道曾就此引述相关人士消息,当日盘中券商股亦曾大跌。其后两个多月里,包括华泰证券(601688,股吧)、中银国际证券等多家券商都有研报对此作出分析。
银行“红脸” 券商“绿脸”
在证监会的官方表态之后,3月9日开盘券商股即普跌,领跌的招商证券(600999,股吧)最终以4.38%跌幅收盘。
券商股“绿脸”了,但3月9日上午银行股的“脸”并没有红起来。
到了午后,多家媒体引述彭博社消息,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并购华福证券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准,其中两名消息人士称,华福证券的党委办公室已经搬入兴业银行总行办公。随后兴业银行大涨并一度涨停,在兴业银行带领下,银行股由“绿”转“红”,最终带动大盘上涨,大盘以1.89%涨幅收盘,银行股涨幅达5.83%。
中金公司9日发布的一篇研报认为,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最有可能先行进入证券行业,原因是交通银行规模适中,“作为商业银行进入证券领域的试点最为契合”,而“兴业银行与华福证券关系密切”。
兴业银行与华福证券“关系密切”在业内广为人知,有媒体认为兴业银行早已通过代持的形式控股华福证券,兴业国际信托一年前曾计划将代持变为直接持有,这是此次传闻“方案上报国务院”的由头。有市场人士认为现在是把“隐名代持解除而已”。华福证券官网显示,兴业银行控股的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4.35%,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同时也兼任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面对舆论的猜测,兴业银行在9日下午向媒体表示,“我们关注到证监会发言人相关讲话,正研究有关方案”。 11日晚,兴业银行发布澄清公告,称“没有直接收购或控股”华福证券,并表示关注到监管部门的发言,待相关政策明确后,将积极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公告中“直接”二字被个别市场人士解读为不否认“间接”控股。
但3月10日银行股的走势却证明了“脸红”只是“昙花一现”。
当日,彭博社的另一则报道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称,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拟售出其所持华英证券33.3%的股权,交通银行有意接盘,收购计划已上报国务院。但是,不同于兴业证券(601377,股吧),该消息并未对当日银行股颓势带来明显影响。当日沪指跌幅0.49%,银行股全天领跌。
对于3月10日银行股的表现,有媒体报道引述多名券商分析师认为,银行股3月9日大涨的主因是前期超跌反弹,“混业经营放开”仅是由头。而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蚂蚁已经与大象共舞”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券商股“脸绿”的依据并不充分。
比如,新浪财经评论员@老艾观察提到:“现在券商已经够多了,有上百家,各个行业的政策导向都是兼并整合,券商怎么可能还大规模增加供给?银行根本不需要拿券商牌照,直接收购就行了。”市场人士@老曾阿牛也认为券商股不一定会集体受到冲击,“因为会有不少券商将是巨无霸银行并购的对象”。
对此次银行和券商之间的暧昧,市场普遍认为,消息不是新鲜事,“国九条”中已有相关表述,长远来看,金融向混业发展是趋势所在,消息对券商股有短期冲击,但牌照放开需修改《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修法涉及面大,落实需较长时间,从已经通过子公司开展券商业务的银行和金融集团的经验来看,子公司凭借母公司的渠道和客户优势也并未削弱业内领先公司的竞争优势,中国银行持股的中银国际证券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例子。
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在微信朋友圈中也举例提到“某银国际”、“某开证券”,认为“国内的蚂蚁已经与大象共舞了”,至于没有时间表的含义,她认为应该参考“当年没有时间表的国际板”。不过,她还表达了对放开牌照管制和混业竞争的欢迎。华泰联合证券并购部执行董事劳志明亦在微博表示,国内券商吃惯了牌照业务奶水,在客户走在了最前面的今天,监管也跟着转型放权时,券商却在不知觉中扮演了阻碍力量。鲁政委则重发2010年刊发于《金融世界》的旧文重申,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应当放开对银行跨市场运作、混业经营的管制。
银行股“脸红”的理由也同样被认为不充分。
中金公司的研报认为,牌照开放将从投行业务开始,券商收入占比最高的经纪业务对银行开放时间甚至会晚于互联网企业,即便牌照完全放开,商业银行最好情况下能获得25%~30%的收入份额,按照40%的净利润率,这只相当于银行业2014年净利润的1%~2%。平安证券的研报也提到,经纪、IPO承销及自营直投业务等对银行业务有直接协同效应的业务在短期放开的可能性较小。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3月9日亦表示,证券期货业牌照放松、放开、放活是发展趋势,但是并不会一步到位。
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撰文认为,就全世界范围来看,独立券商的经营情况都好于银行旗下的券商。还有观察人士提出其他观点。比如媒体人@曹山石认为,银行收券商是温吞水,下半年互联网巨头申请证券牌照若成型,才是颠覆。另有市场人士认为,从对等和鼓励竞争的角度说,应该先放开银行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