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他们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但银行也不愿意贷款,主要因为没有市场。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可以互补,互补之后能双赢。”1月22日,中国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王建在中行举办的“中小企业业务媒体吹风会”上表示。
他透露,中行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市场有限,国外的中小企业到中国开拓市场的意愿很高;同时,国内的中小企业又亟需发达国家的技术来进行产业升级,由此产生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即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中小企业跨境合作。中行看来,这片蓝海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跨境撮合”。
作为尝试,中行于去年10月在成都市举办了一场“中法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两国共有60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两天的交流有80%企业有合作意向,50%达成了合作协议。”王建说。
他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进行中小企业的跨境撮合,需要银行具备足够的跨境服务能力,“这个工作连很多外资行都做不了”。
跨境撮合中小企业
多年来,如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也多次下发文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据王建分析,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内中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银行直接贷款风险大。中行的做法是,将国外优质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和资金引进来,帮助国内中小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能极大降低银行授信风险,而且也是破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中行从中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媒人”。在去年10月举办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行打破传统论坛的方式,在一个一千多平米的宴会厅内设置了300多个桌子,“每个桌子一个法国企业对谈一个中国企业,他们俩谈完以后要到另外一个桌子继续谈”。
在这一类似“相亲会”的模式下,两天的交流时间里,有80%的中法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0%达成合作协议,甚至有的企业“相中”一个合作方后直接敲定。
为筹备这类“相亲会”,中行首先需要将其中小企业客户信息提供给有合作关系的外国政府、银行、商会等机构;之后需与国外合作机构共同组织双方的中小企业通过电话、视频、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最后,若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则由双方带领各自服务的企业见面商谈。
值得注意的是,撮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后续的跟进服务。据王建透露,去年论坛上来华的300家法国企业中,有100多家企业虽与国内中小企业有合作意向,但尚未最终开展合作。作为跟进手段,中行准备于今年3-4月份带领国内中小企业去法国进行二次对接。其合作目标是:“先是贸易往来,你买我的,我买你的,然后再谈怎样合资合作。”
由于尝鲜后效果不错,中行决定于今年大力推广这一模式,“这个业务是国内外的银行都没有做过的,去年是做尝试,摸索这个路应该怎么走,今年我们想大面积推开。”王建说。
授信转向民生领域
据王建介绍,中行通过撮合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可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银行服务,进而扩大客户规模。“比如法国,两三百家企业如果到中国来落户的话,肯定要跟我们巴黎分行开户,不光是贷款、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而是所有的银行业务。”
他还特别提到,由于国外发达市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限制相对较少,现在很多国家欢迎中国的中小企业去当地收购,这无疑为中行此类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提供了空间。
重要的是,通过将中行的中小企业客户与国外技术、管理相对发达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中行还可降低原有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中行有将近10万个中小微授信客户,如果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把这10万个客户全部武装起来,风险会小得多。”王建说。
此外,王建还表示,未来中行在行业转型和产品创新方面,会加快围绕养老、教育、医疗、“三农”等民生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制定与行业运行规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方案,并制定养老、教育、医疗行业产品创新指引。
“制造业对经济的敏感性太强。”王建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行“不支持制造业”,而是在关注制造业的同时,大力支持民生行业。“特别是农业现代化,这也是中国银行未来做中小企业的重点。”
据悉,目前中行已推出“中银林权通宝”、“茶叶通宝”等产品,以产品带动批量客户拓展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