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沁波 成都报道
10月28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通报了四川财富联盟融资理财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四川财富联盟”)案件相关情况。
四川财富联盟投资者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录音显示,案情通报会上,锦江区公安局经侦民警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袁清和涉嫌非法集资,目前没有查到涉嫌诈骗的直接证据,警方将加大警力破案,挽回投资者损失。一位警官表示,其手头还有三起类似案件。
10月24日,成都公安局锦江分局在区长信箱中称:该分局经侦大队已于10月8日以四川财富联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目前已接受投资者报案数百人(涉及投资者800余人),涉案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同日,成都市公安局发布公告,要求四川汇通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汇通担保”)的高管、股东、部门、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等尽快到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对主动到案、退回全部非法获利的可获得减轻甚至免于处罚。
四川民间理财的“比邻效应”持续。10月28日,按成都市锦江区政府披露的信息,该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于10月23日将同盛百世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并已接受投资者报案。当地多位金融业人士介绍,成都民间理财风气始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在2013年基本达到高峰,进入2014年,风险时有暴露。
近期,监管机关和执法机构开始对成都的民间理财进行清理整顿,多位当地金融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有理财公司高管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带走。
突然清算与一夜失联
四川财富联盟成立于2013年10月,投资者李先生说,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理财公司之一,财富联盟在吸收了数亿集资款后,于2014年9月宣布清算债权债务,进行资产处置。不过令投资者不解的是,“为什么在29号,30号上午该公司还在签单进账收钱?30号下午就宣布清算?”
汇通担保注册资本9亿元,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民营担保公司之一。今年7月初,该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杨志刚,常务副总裁刘玉英等等高管失联,当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多人手机均关机(本报7月12日9版《汇通担保高层集体失联 50亿贷款风险敞口空悬》曾予报道)。
10月14日,汇通担保官网上出现的一份《致杨志刚、刘玉英两位领导劝导自首书》中写到:“7月7日,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曾经如此辉煌的一家企业瞬间崩塌。你们与公司、家人失去联系……至今大家也无法理解你们为何要……不惜放下苦心经营十年的企业……”
杨志刚去向何方,至今是个谜。但一个事实是,实际控制人失联后,汇通担保的清收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汇通担保副总裁颜在军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8月末,汇通担保将制定出民间融资兑付方案。但该方案至今难产。
10月24日,成都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办理四川汇通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及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案件有关事项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要求汇通担保公司人员、股东等,有不当获利的应在通报发布后15日内向公安机关主动说明问题,退还非法所得。被同样要求的还包括与汇通有业务往来的居间理财公司、关联公司和项目用款方。
通报显示,汇通担保的民间融资链条上涵盖了公司股东、关联公司、居间公司等环节。
而要理解实际控制人和高管失联为何直接影响汇通担保回款,还要从成都民间金融圈的“放水”文化说起。
“放水”圈的演变
“放水”是成都当地对民间借贷的说法。“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开始,参与"放水"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成都博海小贷总经理阳晓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高于银行存款的回报和社会对资金的饥渴,让“放水”圈子在成都不断扩大。
“放水”人资金也有限,借款需求大了支撑不了,而后不断出现的加息转借情况,也让这个圈子在扩大。当地一位理财公司高管彭伟这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另一种模式随之出现—在一些有企业主参与的短期培训班,班级、同学会最终演变为企业主之间相互融资、投资的组织
上述金融业高管说,“一些"总裁班"的同学之间等一开始也是相互借钱,后来才出现了合伙开设理财公司的现象。”
2012年和2013年,是整个放水市场的“黄金时期”,四川银监局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6月四川省工商局注册的民间理财公司1164家,到2013年末,急剧上升超过5000家。
“民间理财存在的形式五花八门,理财公司、P2P、非融资担保公司,甚至一些融资担保公司也开始参与其中。”彭伟说。
“放水”市场已经出现演变,比如以前是A公司需要借款,B就通过理财公司向民众集资。现在,B公司的借款可能来自C公司和普通投资者,而C公司的资金又来自其他普通投资者甚至D公司,形成上下线关系。同时,有些企业也会直接创办民间融资主体来融资。
这一阶段的资金真实流向也开始变得模糊。以今年6月“失联”的四川省隆昌县鹏润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小龙为例,某房地产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夏于2013年在成都购置了大量商铺。而其控制的鹏润担保曾被曝出为自己的关联企业集资。
“处于"放水"核心圈层的极少数人才掌握资金的详细流向。成都民间金融圈各环节上的"上线"只会找"下线"还钱,实际控制人从平台公司拿到的钱具体投资到了哪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也只有这几个人要得回来,或者说已经要不回来。”前述金融服务机构高管说。
投资人“幻象”
在成都多家实际控制人失联的民间理财公司现场,经常能看到二十到七八十岁年龄段的投资者。他们对金融风险辨识度有限,参与融资项目多数只看重参与民间理财的公司背景。
比如,汇通担保是四川融资担保协会副会长单位;隆昌鹏润担保董事长夏小龙为该县政协常委;成都铂利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创业典范,曾在某电视栏目讲述创业经历。
“当地理财公司开业,多数会在各处大打广告,而且请社会公众人物来"站台",给投资者这些民间理财类公司实力雄厚、有牛人"背书"的幻觉,其实未必。”当地一位金融业人士说。
民间理财的另一大被忽视的风险在抵押物。
“一些民间理财公司提供的投资项目,没有抵押物只引入担保公司甚至关联担保方;或者抵押物存在二次抵押现象,这都非常危险。”上述金融界人士说。
一位参与民间理财的投资者赵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们曾在一个项目兑付困难后向融资方索要抵押物,最后只找到了一座已经抵押给银行的别墅,别墅抵押率高达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