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间,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近期央行向商业银行发放SLF(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期限为3个月,利率为3.5%左右。
“一家股份制银行获得SLF流动性支持为300亿元人民币,这是比较小的规模,每家银行获得的规模不一定相同。”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获SLF流动性支持的银行应小于20家,共计金额2000亿元左右。
“目前,央行采取局部性释放流动性措施很容易理解,”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央行投放SLF的时机适时恰当,“因为现在来看流动性是收紧的。贷款增速一直在放缓,9月情况有所好转,但远远没有回到正常状态,流动性肯定是不足的。”
高频率小力度货币使用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3.5%左右的利率是较为合适的。”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但根据一般情况,央行给每家银行的流动性规模不同而利率有所调整,估计会在十几个BP上下浮动。
恰逢一个月前,有机构对本报记者称,央行通知五大行,分别向每家做1000亿元的SLF,期限为3个月。央行今年以来频繁使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市场普遍认为,这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改变有一定关系。
今年5月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开始出现下降趋势,6月环比出现10个月以来第一次负增长,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短暂回升,但8月再次出现负增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整理发现,金融机构外汇占款5~7月新增数据分别为387亿元、-883亿元和378亿元,呈现出正负反复波动的状态。
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由外汇占款提供基础货币的货币创造模式已改变,外汇占款减量需要通过央行主动投放抵补。因此,央行未来将通过SLF、PSL(抵押补充贷款),以及再贷款等新的工具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些都是目前阶段的探索性工具。杨驰认为,在央行不会全面一次性降息降准的背景下,这种高频率小力度货币使用会被央行交替频繁使用。
杨驰称,央行频繁使用PSL和SLF工具,和新形势下货币投放渠道发生改变有直接关系。以往在我国贸易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大背景下,央行主要通过外汇占款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收支渐趋平衡、跨境资本流入趋缓、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外汇占款出现不升反降,央行逐渐选择新的替代性渠道实施基本货币投放,PSL、SLF等工具的使用正是其探索之一。
“这次投放SLF和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紧张也有一定关系,今年9月人民币存款增速首次降到个位数,是20多年来第一次。目前资金流出银行体系现象非常明显,现在商业银行存款非常紧张。情况会持续影响下一步信贷投放,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主要还是需要定向向商业银行补充资金。”杨驰称,此外,SLF2000亿元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这也是央行引导社会融资成本的信号。
频繁向股份制银行释放流动性,是否与央行稳健货币性政策不符?
“央行采取局部性释放流动性措施很容易理解,”殷剑峰称,“流动性松紧与否看货币,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9月份是12.9%,低于历史同期,狭义货币供应量也没起来,能够真正反映市场流动性的货币指标就是狭义货币供应量,现在来看流动性是收紧的。”
银行坏账率提升
与此同时,有市场人士对银行流动性表达了担忧。
大战略(中国)投资管理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陆俊龙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因为银行间流动性再充裕,也不代表能放得出去。”
陆俊龙称:“今年各地银行的坏账率提升,银行业"窟窿"大,需要补水,否则未来3个月月均6000亿元新增贷款放不出去。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各银行的坏账率,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形成的坏账上升。”
对于银行坏账情况,殷剑峰向本报记者表示:“从2009年4万亿以来,那么多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的不良情况慢慢暴露出来,所以就更能理解央行SLF此举。一方面防止经济下滑过快,另一方面提供SLF还是出于稳定性的考虑。作为金融体系网络中的核心节点,股份制银行没有大行存款多,它们出现问题可能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李志强称:“归根到底还是经济情况下行,银行呆坏账数量较大,如果不投放流动性,很多实体经济企业困难。央行也是试探性地投放,银监会和现在各家银行呆坏账数据情况自己也不能准确掌握。”
李志强进一步表示,央行这样做是针对实体经济的需求,企业需要这笔资金。但投入多少流动性才满足企业需求,现在还不得而知。
殷剑峰则预测,央行货币政策方面到明年不会有根本性变化,“央行采取的措施最大的顾虑是害怕市场认为央行又在放水,但这种顾虑会慢慢变淡。就好像2007年、2008年流动性过于膨胀的时候,不断收流动性一样,经济不好的时候,也得逐步释放,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