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
美满的婚姻不是王子公主一见钟情并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既要有缘相互看对眼,又要理性谋共同发展;还需要纵有分歧却决不放手的求同存异。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已经整整10年。在9月16日的两行战略合作10周年交流会上,双方高管都爱用“婚姻”打比方。而高管回忆中这段“婚姻”并非一路一帆风顺。
10年前,大背景是中国银行业被西方金融家评价为“技术上破产”、外资此前相继撤出几个大行,此时的汇丰拿出144.61亿元人民币换取和其他中资行一样坏账高企的交行19.9%股权,曾经“压力山大”。汇丰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当时难以被理解的决定?
成功“联姻”后,在2005年加入汇丰、现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行政总裁的王冬胜说,他当时的感觉是两行“高层客气,基层工作不密切”。
这对“新婚夫妻”曾貌合神离,是什么机制把文化和工作真正融合嫁接到一起的?
坎坷、磨合都不算少,交、汇两行能走到今天的“交汇”,反观过往,或许更能显示交行改革先驱的决心和能力、汇丰对中国市场承诺的坚挺。
那一年的“相亲”
10多年前,在交行位于上海仙霞路的老楼资料室里,关于交行的资料摆了整整两屋子。当时的交行正在与若干有投资意向的外资银行“双向选择”。用主导参与了引资全过程的交行现任行长彭纯的话说,交行“谈了无数家,选了无数家”;而外资银行们也到资料室来摸交行家底,“所有资料翻好几遍”,从财务、法律、管理层情况等各个方面做尽职调查。
这个为遇有缘人的“相亲”阶段,持续了两三年。
2003年3月,交行和汇丰“对上眼”,签下排他性谈判协议,但之后的谈判却持续了一年多。价格、权益、业务诉求,一切是否值得?尤其是当这种伴随着重组,又即将走向上市的引资,破了中国银行业的天荒,改革就会遇到各方利益权衡的牵制。
第一个走通路的人,总要披荆斩棘;第一个走通路的人,却可以成为后来人的一面旗。
这一年多里,交行、汇丰几次差点关系破裂。“记得有一次谈崩的时候,当时的两行董事长在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的一个饭店吃饭,饭局上高管说出了一句话:"我们着眼百年"。”彭纯回忆说。
着眼百年,其实是长远的视野、大局的考量。也是在中国银行业被西方看来“技术上破产”时,汇丰会给出优价投资的原因。
此后的10年,交行增资扩股时汇丰都参与其中,当汇丰因为战略原因售出平安的股权时,其一直保持着交行19%以上份额的持股,始终是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股东。
“不管金融危机时别的外资行如何收缩在华业务,与交行的合作都会一直走下去,这是汇丰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母公司汇丰集团总裁欧智华说。
那些年的“相处”
入股交行,汇丰要的不只是财务收益,交行要的也不只是“引资”,两行着眼战略合作业务互利。但问题是,最初中外资银行经营文化难融一体。
对于前述“基层工作不密切”,王冬胜介绍称,两行逐渐磨合出一套推动工作的机制。“两行董事长每半年见一次面,定下一步合作方向;两行行长每季度见一次面,抓业务合作进度;我和彭行长当时每一个月见一次面,推动业务,讨论怎么把人拉到一起工作。”王冬胜说,“因为董事长们要定期见面,我们到期没有功课交就会觉得没有面子。”
在基层,这样的磨合则在具体事务中进行。交行信用卡中心副首席执行官徐瀚自曝,中心开业不久后,当时的汇丰亚太区一把手来考察工作,卡中心办公室时任主任想着老外爱喝咖啡,就特意张罗了咖啡取代一般待客的茶水。谁知这一善意的张罗反而让卡中心首席执行官Ron Logan觉得丢了面子,因为在西方文化里,对尊贵客人使用袋装咖啡实在失礼。而为了消除Ron Logan的这一心结,徐瀚事后特意请Ron Logan去茶馆喝茶。Ron Logan点了绿茶,服务员问他要哪种绿茶,当这名已算是中国通的老外突然一头雾水并不知原来绿茶还有这么多分类后,一种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便不言自消。
“先要理解,再要尊重,最后要会借鉴使用对方的文化长处创造价值。”徐瀚说了在卡中心中西“联姻”10年的感言。
而今天,卡中心已经成为两行合作最成功的样板,在册发卡约3300万张,占全国发卡量近10%。
对未来的“相信”
展望下一个10年,交行、汇丰两行当家人胸怀怎样的蓝图?
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展望称,未来中国金融业将深化改革,将为两行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具体来看,他提出5点倡议:继续维持稳固股权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分享两行境内外经营经验,增进团队互信;推广复制重点项目合作模式;坚持优先合作理念,在国际结算、基金托管与销售、投行、离岸业务、贵金属业务等领域保持合作势头;创新合作模式,利用交行客户基础和汇丰境外网络开辟高端客户境外金融服务蓝海领域。
在“混改”的当口,牛锡明说,交行争取改革先行先试,可“为双方深化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欧智华则展望,两行未来的合作点是支持中国客户境外投资;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中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及上海自贸区业务机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