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媒体称,合意贷款调控的法人银行机构均感受到了来自合意贷款规模的约束,合意贷款的管控甚至已影响到小微企业的放贷水平。
合意贷款一度是个神秘的词汇,而监管部门也未曾对该词汇有过官方解释。
坊间相传,2011年,央行开始实施新的贷款规模约束机制,而该词汇源于央行工作人员使用五笔输入法错将“新增(usfu)贷款”敲成 “合意(wguj)贷款”。
事实果真如此吗?《第一财经日报》就此进行了探究,还原合意贷款本意。
合意贷款是什么
近日,某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否认了坊间的传闻:“合意贷款是针对每一家银行的,目的用于调控贷款规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在其《当前经济运行的难局和破解之策》一文中对合意贷款也有解释,称合意贷款规模是人民银行用一个相当复杂的模型针对每家银行分别计算并每日衡量评判的。
9月初,建行董事长王洪章曾公开表示:“在贷款执行上,监管部门指定控制指标,我们没有浪费,也没有多贷。下半年我们还是继续执行好监管部门既定公式核算的贷款规模,肯定会放满,绝对不会剩余。”
王洪章所指“监管部门既定公式核算的贷款规模”是不是合意贷款?
上述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称,合意贷款是央行对金融机构在一个时期内的贷款总额进行排放节奏与排放规模的安排。它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及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每年有一个限度控制的总规模,具体到每家银行每个月,现在都是日报制。”
“这个是不对外公布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模型,有很多参数在里面,最后计算出的口径比较小。”上述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新增贷款规模管控是多年前就有的。
王国刚也在上述文中解释,我国由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等监管的控制贷款有四个指标,即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法定准备金、合意贷款规模等。
那么四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贷存比、资本充足率都是银监会的一套指标,而合意贷款则可能是央行的一个管控。
某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了四者的关系:存贷比是从会计账目上反映的存款和贷款的比例,属于监管的一条红线。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决定了总量的风险资产的扩张速度。而准备金其实是从现金流量角度出发,银行获得一笔存款的同时要上缴一部分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都是信贷总量的约束机制。
“前三者的约束是一个偏软的约束,监管指标是公开的,银行的自我调节余地是比较大的。”上述市场人士称,与前三者不同的是,合意贷款是配额管理,是一个硬性的约束。
据媒体报道,某央行工作人员解释,合意贷款是根据市场原则动态调控,与“规模”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既控总量,又调结构;既正向激励,又反向约束。合意贷款由自身经营稳健性和经济发展环境决定,其目的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种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的弹性机制。
据了解,央行在计算合意贷款时,最主要的参数是合意贷款增速和贷款基期,其中,机构上一年超过合意贷款总量的,本年要在合意贷款中予以扣减。具体而言,央行总行通过计算出24家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合意贷款予以调控,并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条款权限赋予分支机构,同样是按照公式计算全年合意贷款量。
影响小微贷款规模?
机构对“合意贷款额度”的解读各异,但大都认为其是央行在控制当地的信贷规模。近来有市场观点称,合意贷款管控已影响到小微企业的放贷水平,并且放贷规模不够,与投放需求很难完全匹配。
“一般情况下,银行上报贷款规模后,每年银行的贷款都是按计划内的总额进行放贷的,此间,一般不会再受到干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多放肯定不行,但少放是不是达到总量要求要看两方面,一个是市场需求,一个是对风险的掌控和放贷能力。”
连平解释称,合意贷款是参考了存贷比、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数据综合测算出的指标,也即在这种状况下,合理的信贷增量应该是多少。此外,商业银行自己也会根据数据测算,往往会在年底提出下一年计划贷款规模。上报央行得到认可后,这个贷款规模就是下一年信贷的总量。
连平说,如果银行存款增长达不到要求,按照目前考核机制,可能会影响放贷减少。另外,风控紧,信贷项目有限,由于信贷收紧好多项目不能放等,也可能会使银行少放贷。
“目前状况来看,银行是否有意调低信贷投放的总量,我想不大会。”连平认为,尽管银行内部对某些局部风险比较关注,但国家政策导向是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今年不完成信贷目标肯定是不会受到鼓励的。
由此看来,银行放贷规模是每年固定好的,短时间内收缩贷款规模的可能性较小。
在小微企业放贷方面,市场人士似乎另有说法。
“各种费用不让收,国家又控制融资成本,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小微企业商业可持续性还差一些。降低融资成本,又要商业可持续,小微企业大家的共识是风险高、管理成本高,银行陷入两难。当然,小微贷款"两个不低于",肯定是会完成任务的。”某商业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称,“银行毕竟是商业机构,监管部门没有提出更多优惠,如差别准备金率、税收补贴,可能银行积极性不大,可持续性可能不强,不能光靠硬性指标和新增贷款。”
对于控制贷款的四个指标,该信贷部门人士称,资本充足率是最重要的指标。在资本新规实施以后,存贷比、规模控制应该全部取消。“从资本的角度来说,资本充足率达标了,监管部门就不需要再过多干涉。所有指标都应该归结到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
合意贷款如何合意
上述市场人士称,合意贷款对控制“两高一剩”等行业信贷规模、调节银行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有着重要作用。
实际上,央行担心的是,因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扩张性发展,其规模不断增大且多数跨区经营,在这种强烈的扩张意愿驱使下,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持续超过合意贷款安排。
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副行长闫力称,据统计,到2013年12月末,国内有90%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超出“合意贷款安排”。
闫力认为,城商行超出“合意贷款安排”,既有地方政府施加的影响,也有政策不足的原因,更是城商行内部经营与强烈扩张的结果所致。当地政府的许多市政项目过于依赖城商行的信贷投放,并设置信贷考核指标和直接指派项目,以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为由进行干预。
闫力称,基层央行落实“合意贷款安排”面临一定困难。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和银行利润增速下滑,不良贷款上升。已投放贷款若强行压缩收回,可能引发风险。个别城商行为稀释指标,有意增加信贷投放。
闫力建议,在合意贷款安排上加强制度设计。对额度较大的单笔贷款要在制度上加以限制,防止“贷大、贷集中”。增加城商行小额贷款(500万元以下)比重,小额贷款比重大的城商行可适当增加信贷投放。对票据占比高的城商行,约束票贷比或对异地贴现规模。出台“地方法人机构合意贷款管理细则”,明确政策和罚则。赋予分支机构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调控政策执行情况、贷款投向、投放节奏及偏离程度的检查处罚权,加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