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地方AMC角色争议 背后隐含的信用风险-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05:1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刊记者 杨练/文2014年,在信托业信用风险事件频繁出现之际,银行业却风平浪静,但管理层动作频频,似乎说明背后的不平静。近日,有报道称,银监会公布了全国首批可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的地方资产

本刊记者 杨练/文

2014年,在信托业信用风险事件频繁出现之际,银行业却风平浪静,但管理层动作频频,似乎说明背后的不平静。

近日,有报道称,银监会公布了全国首批可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共涉及五个省市,分别是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上海。而上述五个省市基本上都是东部地区,事实上,自2011年开始的本轮流动性危机,上述地区即为新增不良贷款的主要生成区。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始终未能做大规模的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似乎早已走上了市场化收购、管理、回收之路。如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应运而生,终于将地方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通道打通,这将大幅提升不良资产处置容量,有利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加速周转。

从监管的角度看,这是2014年以来一系列宽松政策的一脉相承的延续。目前监管仍相对审慎,防范介入融资、加剧债务可能是监管重点。

背后隐含的信用风险

近期,银行股的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监管环境持续温和,沪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升市场情绪,但上市银行一季报和年报数据均显示,不良率仍在上行,导致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需求较大,表明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仍在持续。

信托业信用风险的不断暴露让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影子银行”的信托,大部分时候扮演的都是银行资金和客户的通道的角色,信托产品风险不断,银行资产风险暴露也不远了。

因此,对银行而言,管理层要求盘活存量的言外之意就是“应核尽核”,而当前应核尽核的一个拦路虎是供给垄断,为打破僵局,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并逐步扩容是水到渠成之事。

目前的不良资产处置格局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国家为降低银行业畸高的不良率,成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和剥离四大行的不良资产。自那时起,中国金融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均由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经营。

新成立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职能上是相同的,都是收购坏账。区别在于一方面是资金来源不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是中央政府的再贷款,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另一方面是坏账收购的价格不一样,当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坏账都是以原价收购,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可能会打折扣,这也是地方政府降低债务率的过程。”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表示。

当前新增不良很大一部分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此新形势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受能力有限,增设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利于加速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目前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价格较低,更多机构有利于缓解价格压力,不至于过度压价。

在定向宽松政策的指导下,部分地区政府相继出台要求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利于缓解本地区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提升银行信贷供给动力,从而缓解部分地区的惜贷情绪。

而且,由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更熟悉本地情况,有利于协调处置地区产业群,特别是过剩产能资产质量问题,本地资产处置机构有利于协调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质量问题。

不过,对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也有表达忧虑的观点。

中信建投研究所研究员王洋指出,从机制设计上看,以地方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处理辖内不良资产存在问题。虽然表面上是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和风险化解责任,但地方银行的一个风险隐患就来自融资平台,由地方国资经营公司或类似公司出面成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难免有左右手互搏之嫌。可能使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更加不透明,使地方性银行作为地方政府经济扩张的工具更加便利,金融风险不仅未有效化解,反而继续积聚。因此,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要明确并强化,才能达到其设置初衷,使信用扩张的风险化解更加有效和畅通。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