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加伟 实习记者 郑慧 上海报道
7月1日,有媒体消息称,央行近期已经批复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分别约50亿元和61.9亿元额度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跨市场发行,即按以往国债和企业债跨市场托管和发行模式,通过中央国债登记公司(下称“中债登”)转托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接近交行总行的人士处证实,央行最近确实批复了交行最新一期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不过,目前仅是可以选择跨市场发行,最终是否会在上交所发行,还需要视与监管层、中债登、上交所各方的沟通结果”。
他进一步透露,未来一周时间左右,此次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具体发行方式将最终落定。而一旦交行此次资产证券化项目落地上交所,或将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证券化产品跨市场发行成为常态。
此前的6月23日,经历一段风波后,26亿元平安银行(000001,股吧)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首例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市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6月17日,央行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持各类债券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其他各种适宜跨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在银行间和交易所跨市场发行并交易,已形成相应托管与转托管制度。
并称“今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由银行自主发行,包括发行的窗口与时机选择,毋须进行行政审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日,交行正在积极筹备此次发行,包括与监管层、托管方等协商发行模式,以及选择发行时点,对潜在投资者路演。如果发行后仍是面向交易所债市的机构投资者,将在交易所的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交易。
据了解,此前金融监管部际协调机制中,几个主管部门商定的“转托管”模式,即ABS登陆上交所将形同国债与企业债,在中债登与中证登之间开设转托管渠道,在中证登进行登记、结算和托管,之后再由中证登转托管至中债登。
而最终,平安银行上述发行并没有采取这种“转托管”模式,而是突破为中债登直接为交易所债市的投资人提供开户、登记、托管等服务,即中债登是债券惟一托管机构。
不过,其中的仍有小缺陷是,在中债登直接嫁接上交所的托管模式中,交易所和中债登之间在技术上还不能实现电子化方式过户,需要中债登在后台系统,根据书面协议用非交易过户的形式手工过户。
央行近期也表示,2013年以来,为防范市场风险,人民银行一直在督促指导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努力改进和完善相关登记托管系统,有关工作仍在进行中。
上述接近交行总行的人士表示,如果交行此次证券跨市场发行、交易,其托管模式也是最受关注的,目前,这也是交行与各方沟通的一个重点。
事实上,一旦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不仅能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范围,有利于共同识别风险,分散银行业信贷风险。更直接的是,其将满足交易所的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扩大交易所债市影响。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末,已共有23家金融机构发起发行了43单、1793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编辑 王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