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6月,离岸债券市场的“高烧”仍在延续。
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由中国金融机构发行的离岸债券发行金额高达139亿美元,共39笔交易,短短6个月已超越历年的全年纪录;而去年同期只有6笔交易,发行总额27亿美元。月内,交通银行再发20亿元宝岛债,以7笔交易成为今年最活跃的发债人;中行则是发行金额最大的金融机构。
“各大银行的资本面紧张,包括中行、交行在内,明确要求海外分行和子公司要自给自足,原则上母行不再对离岸平台拆借资金,把有限的资本留给在岸高利差业务。”一位接近银行的知情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
在发行结构上,6月25日定价的绿地美元债成为外管局发布新规后第一只采用母公司跨境担保的离岸债券,5年期4.375%的票面利率甚至低于龙头万科的同类债券。若这种担保结构得到广泛应用,可进一步降低内地企业的离岸融资成本。
银行变身“大胃王”
曾几何时,发行离岸债券对中资行来说更像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任务;事到如今,却演变为各大银行的发债竞赛。
6月16日,交行在台湾成功发行一笔3亿美元(20亿元人民币)的宝岛债券,包括3年期10亿元,票面利率3.45%;5年期5亿元,票面利率3.85%和7年期5亿元,票面利率4.15%。债券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配售。
今年以来,交行在全球以7笔交易成为最活跃的金融机构债券发行人,共筹集资金22亿美元;而中国银行则先后透过卢森堡、法兰克福、新加坡和巴黎等地集资27亿美元,成为最大金额的发行人。
汇丰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分析师赵鸣然分析,在岸的金融债由保险(放心保)公司等少数机构长期持有,缺乏流动性,离岸债虽然规模小,但日常交易十分活跃,除了能直接补充海外分行的资本金,还能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监管机构也鼓励各大银行积极赴境外发债,缓解在岸市场偏紧的资金面。
紧随五大行步伐,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在6月5日以香港分行的名义发行5亿美元离岸债,3年期票面利率低至2.375%;紧接着,6月25日,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在香港首发3年期点心债,规模10亿元,最终以4.95%的票面利率定价。
“某个离岸市场对特定发债机构的容量是有限的,国有五大行在香港的债券存量已趋向饱和,转而开拓欧洲市场。而股份制银行赴港发债正好满足了投资者对不同类型银行的投资需求。”前述银行知情人士分析,中资行的离岸发债热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直到融资成本升至银行所能接受的上限。
以交行为例,6月发行的宝岛债利率比去年首笔债券稍高,3年期和5年期品种的息率分别提高了5和15个基点。另外,此次发行尽管同时在三地配售,却只获得0.6倍超额认购,与此前动辄2-3倍的超购不可同日而语。
“很显然,中资行需要不断提供更高的息率才能吸引投资者入场。” 赵鸣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