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发行了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甬银一期”,这标志着第三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以来,城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再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去年第三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最大亮点,就是首度将城商行纳入了试点范围之内。继今年5月份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发行城商行首单57.79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之后,宁波银行此次发行的产品为城商行中第二单。
据宁波银行介绍,“甬银一期”由宁波银行和英大信托通过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联合完成,总额度45.79亿元。由一创摩根担任主承销机构,共分四档证券发行:优先A-1档证券发行规模23.2亿元,中标价格为5.95%;优先A-2档证券发行规模8.9亿元,中标价格为5.98%;优先B档证券发行规模为7.3亿元,中标价格为6.7%;次级档证券发行规模6.3亿元,定向发行。
基础资产以中小微贷款为主
早在2008年第二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时,就已将“中小企业贷款”纳入基础资产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前两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仍以政府主体贷款和大型国有企业贷款为主。
此次宁波银行将基础资产的筛选侧重在中小微企业贷款上,是真正意义上的SME CLO(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但另一方面,此前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产品都是优质资产,随着城商行加入发行队伍,基础资产质量有下行趋势。
以甬银1期为例,其产品资产池中债资信加权平均信用等级为BBB+/BBB,中诚信加权平均信用等级为A/A+,整体资产质量弱于近期产品。
从发行文件来看,前五大借款人信用评级并不高。其中,三个借款人获得中债资信BBB+评级,另外两个分别为BB+和A,因而贷款池实际面临的大额借款人违约风险反而高于近期产品。
宁波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徐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宁波银行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比较分散,集中度的风险较低。“甬银一期”的基础资产来自66个借款人的102笔贷款,分布于3省2市,涉及28个二级子行业。平均单笔贷款规模仅为4489万元,平均期限13.79个月。
此外,这66个借款人主要是较为优质的中小微企业,单户贷款多低于1000万元,主营业务突出、现金流稳定、财务健康。资产收益率也足够高,能支撑证券收益,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达到6.99%,相对于23.2亿元优先A-1档证券发行价格为5.95%而言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CLO(Collateralised Loan Obligation)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全称为担保贷款债务凭证,一般是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对其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后形成的衍生产品,其基础资产为银行贷款。“甬银一期”也是CLO产品。
从5月份的发行情况来看,CLO发行成本较低,大多在6%左右,且优先档的发行均没有突破招标区间的上限,其中北京银行发行的京元1期优先A-1 档和优先A-2 档招标利率上限分别仅为5.4%和5.8%。宁波银行的甬银1期在所有5月发行的CLO产品中基础资产资质较差,但其优先B档中标利率也仅为6.7%。
宁波银行提供的招标结果显示,甬银一期的买方涵盖了商业银行自营投资和理财计划、公募基金、信托自营投资和信托计划等,各档证券均超额认购。
释放额度续投中小企业
宁波银行副行长付文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宁波银行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途径所释放的45.79亿信贷额度将继续投放于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
对银行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益处显而易见:不仅增加银行流动性,加速信贷资金周转;也可降低银行加权风险资产规模,使其风险分散、资本占用压力得以缓解。
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并正式推行4000亿元试点额度,包括宁波银行在内的城商行首获试点资格。徐文华认为,城商行梯队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并进一步推动试点纵深发展。
由于第三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原定于6月末截止,近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及投资热度双升。数据显示,5月已发行284.8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已创单月发行最高纪录。
不过,此前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一直都是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所分享,并无城商行参与。
宁波银行是加入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的第二家城商行,随着更多城商行将加入其中,产品基础资产贷款多样化会进一步增加。但随着经济下行,尤其是拥有大量房地产贷款和平台贷敞口的发行主体可能会面临较高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