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进峰 乔加伟 北京、上海报道
“上帝关上一扇门打开了一扇大窗户。”5月19日,在中国数以万计的非标业务从业者之间,一封针对新版同业监管重拳—127号文的点评迅速流转,点评人的身份,是同业市场最大玩家之一的某银行同业部负责人。
刚刚过去一个周末,央行版“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靴子落地,有人欢喜有人忧。
最大的乐观派是那些原本持有“非标不死,债券难兴”的固定收益玩家,新版127号文“堵邪道,开正门”,非标收缩已成趋势,未来标准化的信贷和债券将成为重要替代。
而对那些过去短短五年间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做大到超过21.47万亿的玩家们,不少人也持有乐观态度,他们将127号文和此前银监会内部版9号文和11号文横向纵向对比一番后,得出新版127号文相对宽松的结论。
当然,更多的是悲观派:127号文重拳之下,过去几年不断玩转的同业资产出表游戏必然面临终结,商业银行庞大的表外业务也面临收缩,由此带来银行资本和拨备压力巨大。
5月19日,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严格的资本计提假设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16bp。
“银行当前普遍为买入返售项下非标/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非标分别计提25%/100%资本。假设买入返售中非标(除票据外)风险权重系数由25%提高到100%,则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16bp;其中股份制银行平均下降49bp,兴业下降133bp。”中金公司表示。
如何看待央行版127号文和银监会140号文(《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慢慢发酵的政策威力?21世纪经济报道从监管机构获得的消息可能更加客观,4月底的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头一次将非标业务单列进行风险提示,并剑指银行非标债权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以及链条复杂背后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银监会概括了当下盛行的五种非标业务模式,将非标业务列为系统性风险隐患也是监管头一次。”19日,一位地方银监局官员告诉记者。
从25%到100%:银行资本拨备冲击
中金对127号文和140号文要点归纳为:一是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回本质”:买入返售非标业务实质性被叫停。二是资本与拨备计提与风险匹配: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的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三是,设置集中度和规模上限;四是同业业务经营权上收。
上述第一、二点影响最直接。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某股份行同业负责人所言,短期看,从买返到投资使得风险权重提升至100%,使资本金成为商业银行业绩高低的决定因素。
权且将“非标”这个概念具体化为信托受益权项目,国信证券对127号文对非标业务的冲击进行了系列分析:以前银行资产科目大致有两个主要科目在装信托受益权资产:买入返售科目和投资科目(分四个子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持有到期类金融资产、应收款项。一般信托受益权分散在上述四个子科目中,但多数分布在应收款项科目中)。
“两类科目风险权重不同,如果信托受益权在买返科目中,则风险权重为25%,如进入应收款项科目中,风险权重为100%。这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国信证券分析,这次127号文,明确了买返科目中不应该含有非标资产,即信托受益权。如此一来,以前在此科目中的信托受益权将有可能纳入投资科目,则风险权重将瞬间扩大到100%。
如此一来,正如前文中金公司分析,对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这样的同业业务大玩家可能资本充足率下降133BP。
不过,在乐观派看来,考虑到监管机构推出的“优先股、次级债”等融资工具,资本金约束也将是短暂的。中金公司指出,严格的拨备计提假设下净利润下降1.3%。
应对之道
127号文出现了一个“同业投资”的名词,这个可能是新设的一个科目。在一股份制银行同业部老总看来,“原来同业投资被放在同业业务管理中,现在被放在第一条中,足以说明同业投资被监管所认可。”
“与旧版9号文最大区别,一是在同业融资集中度指标上有所放宽,另外是对同业业务投向的"非标"种类进行了明确、"合法化",特定目的载体罗列了7个,被赋予更广泛范围,超出预期。”早在新版127号文出台前,就有银行同业部老总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示。
所谓最大亮点,即127号文第六条规定: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的投资行为。
规定认定,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证券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基金公司及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放心保)资管产品等。
在前述股份行银行同业部负责人看来,银行角色有望由原来被动寻找“监管套利”为企业融资,转变为资管方式进行主动投资来做业务,比如银行可涉猎资管产品的优先、劣后等。
如此一来,银行的应对同业新规监管之道已然清晰,“可以将业务转给信托、基金子公司来做。因为127号文禁止了所有高资本消耗业务的监管套利。”上述同业人士一针见血,“国有大行有做大非标业务规模的空间。不仅是他们有资本空间优势。简单来说,应对8号文,银行提高收益依靠"非标",做大规模靠债券。”
国信证券对银行可选择的手段进行了大胆猜测:比如减持信托受益权项目。鉴于信托受益权项目的流动性不好,无法在市场中减持,一个合理的减持途径是转给银行理财。
“为了避免理财中的非标余额超过8号文35%的约束,同时把自身信用债券转给理财,做大基数。在此意义上,理财将承担信托受益权的承接,但是同时需要扩大债券投资的基数,以避免违反8号文。”国信证券分析。
监管层关注五大非标玩法
4月底结束的银监会内部监管会议上,银监会罕见总结了非标业务五种模式:银监会称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意识淡薄,为规避信贷规模管理、行业政策限制以及监管要求,不断设计出各种非标债权业务模式。
首先是借道同业,同业业务中的买入返售资产近年来出现快速增长,超常增长部分主要集中在信托受益权、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他行理财产品上,此外,委托定向投资业务等以同业存款对接非标资产的新手法不断出现。
二是借道理财,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业务中的非标债权资产总量有所下降,表面上看已经符合了8号文中的比例要求,但部分理财资金名义上投向同业存款,背后对接的仍然是信托受益权、委托贷款等非标债权资产。
三是借道信托,信托资产中有相当部分为通道类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类金融机构,存在最终风险责任划分不明确、风险难以厘清的问题。
四是借道投资。此外是借道委托贷款。(编辑 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