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着期限1个月以内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展开的各种竞争此消彼长。近日,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推出一款21天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者在持有21天后,可以随时申请赎回。
“开放式理财产品主要针对资金流动性需求高的投资者,它的收益率比活期存款高出许多,是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线的重要部分。”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曾向记者解释。
不仅浦发,其他银行也在加快开放式理财产品推出的节奏。招行的“步步生金”2 号产品成立于3月21日,截至中报的规模已达300 亿元。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近期也表示,要将长期限、开放式产品作为主要产品线。
上述人士分析,银行力推开放式理财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夺回因监管限制而丢失的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产品市场;二是符合8号文的相关要求,做到投资资产与产品一一对应。
记者调查发现,在银行超短期理财遭禁后,具有强替代性的公募基金短期理财型基金产品目前已经严重缩水,有的产品甚至在清盘红线附近徘徊。逐渐受银行渠道的冷落是重要原因。
“这类产品对存款资源造成正面竞争,银行现在更愿意自己推出开放式理财来满足投资者需求。”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有的理财型基金管理费收入其实已经入不敷出。“大家现在都在硬扛着,不想成为第一家被迫清盘的。”
超短期换“马甲”重返市场
浦发银行上述21天产品还根据投资者持有金额大小,获得差异化的预期收益率,比如小于30万元,预期收益率4.20%/年;大于等于300万元,预期收益率4.35%/年。浦发还表示,在开放式理财方面,将进一步开发开放式固定持有期系列产品。
记者统计,在开放式理财产品方面,今年以来浦发已推出4款产品,节奏正在加快。算上之前推出的3款开放式产品,总量已达7款,持有期限涵盖随申购、赎回、7天、14天、21天等多个期限。
事实上,银行发行1个月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曾在2011年到达顶峰,尤其下半年,3天、7天等30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愈演愈烈。银率网统计,2011年9月发行的1个月以内理财产品的占比高达36.3%。不过,这类产品普遍被认为涉嫌高息揽储,最终遭至监管红牌。
在当年的11月份,监管部门口头叫停1个月及其以下银行理财产品,目的就是防止银行通过销售短期理财产品高息揽储,为存款达标“冲时点”。2012年6月,银率网的统计数据显示,1个月以内产品发行占比仅8.6%。
遭到禁令后,在银行的理财产品线中,开放式无固定期限、开放式周期性产品开始陆续面世,成为超短期限、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替代品。不过,2012年,开放式理财产品尚未成为银行的大力推动方向,它们将重点放在发行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身上。直至2013年3月,银监会下发规范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8号文,从投资运作、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进行规范。
业内人士分析,8号文执行后,理财产品需要逐步实现投资资产与产品一一对应。银行理财投资管理模式也会转向透明、收益分配、真实投资资产收益为特点的基金化理财产品。
兴业银行2013年中报就表示,将加快推进理财产品创新,在产品模式上,逐渐改变目前多期多款产品创设管理的模式,将现有产品结构调整成长期限、大规模、可开放的产品为主要产品线。
招行在今年3月21日推出步步生金2号理财计划,类似于货币基金,在每个工作日都开放申购赎回,投资者按持有天数的不同,获得差异的年化收益率。记者看到,在9月10日,其预期收益率分为3.3%、4.1%、4.2%等多档。招行表示,这款产品采用单一灵活期限的产品投资资产组合,替代多对多的资产池运作模式。截至中报,“步步生金”2 号产品存续规模突破300 亿元。
“开放式产品为具有超短期理财需求的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现金管理工具,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将通过新模式重返市场。”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短期理财基金坠落
在银行“老大哥”撤出超短期市场后,“小弟”基金得以在现金管理市场争得一杯羹。
从2012年5月起,公募基金开始发行短期理财基金,首批两只产品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获得追捧,募集资金规模分别达到244.42亿元、182.22亿元。盛况宛如今日的余额宝。
与银行原先的理财产品相比,它们的优势还在于门槛低至1000元,而银行理财普遍为5万、10万。随后,各家公募基金纷纷推出7天、14天、21天、30天等理财型基金。本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公募基金共发行了将近100款短期理财型基金产品。
“当时基金力推这类产品,是和银行渠道协商好的结果。银行也希望有新的产品来顶替超短期理财产品,所以这类产品发行才红火一时。”上述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
不过,与去年的发行盛况相比,它们的基金份额缩水比较严重。比如民生加银家盈理财7天A类、B类的最新份额分别是1.93亿份和3694.60万份。这款产品成立于2013年2月,发行时募集份额合计为78.16亿元。
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显示,当时的明星产品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的份额也已经缩至32.07亿份、18.46亿份。另外,光大保德信添盛双月理财债券A类、B类份额总计仅有5605.07万份。鹏华理财21天也仅有7680.65万份。按照相关规定,5000万元的规模就是清盘红线。
“这类产品其实与银行渠道存在天然的竞争。”上述基金人士分析,在产品刚面世时,银行就要求将更多的募集后资金,再通过投资协议存款的形式返回银行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其存款资源不流失。
但如此一来,产品的收益率难以提高,也就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比如有的中小银行协议存款收益高,但是国有大行作为发行主力不乐意将资金投向这些地方。”上述人士说。
除了协议存款外,短期理财类基金还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记者在2款产品的半年报中看到,它们的银行存款占资产的比例仅为34%、38%。
“今年以来,银行对代销这类产品的动力大大减弱,因此它们被边缘化也是迟早的事,只是基金公司都不愿意做第一家清盘,因此都在扛着。”该人士说。
互联网渠道新突围
与短期理财型基金没落相反,沉寂已久的货币基金正欲通过互联网渠道,突破银行在现金管理市场设下的渠道“围墙”。
记者不完全统计,从今年5月以来,电商、第三方基金销售就推出了4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分别是支付宝的余额宝、东方财富(300059,股吧)网的活期宝、同花顺的收益宝、数米基金的现金宝产品,它们背后对接的都是货币基金产品。
尤以余额宝的名气最为响亮,最新消息显示,其规模已经接近500亿元。对接余额宝的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规模也因此受益。
“这些产品的本质特点只是不通过传统的代销渠道,如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等,而是与互联网渠道合作,通过新渠道突破银行传统的垄断。”某外资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向记者分析,新渠道的客户群与中资行重叠较多,而与外资行仍有不小的差异。
此外,上海一位券商资管负责人认为,在现金管理类市场,券商、基金其实也合适做银行等大型机构的产品投资管理人,形成整条产业链的上下游,而不是直接发行产品与银行直面竞争。
“因为对于银行等大型机构,它们的重心和优势在于渠道端,但投资管理能力并非完全能满足理财资金的需求,引入外部资产管理机构的竞争,最后提供的产品才会有竞争力。”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