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银行消息 2013年9月26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四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称,从7、8月份的数据来看,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预计GDP增长7.8%左右,中国经济滑出“下限”的风险正在减小。由于外需持续改善、“微刺激”政策显效,四季度我国经济将继续向好,预计GDP增长7.7%左右,CPI上涨2.8%左右;全年GDP增长7.7%左右,CPI上涨2.6%左右。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周期性回升和趋势性减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趋势性下降,是潜在增长率下滑的规律使然,无法通过宏观政策来改变或应对,只能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延缓潜在增长率的下移,争取经济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定的增长。对于周期性回升,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判断是回升力度不会很大,同时通胀水平可控。
在财政政策上,在经济增长和就业等不滑出“下限”的情况下,政府将不会出台较大的财政刺激政策,而是通过局部的温和的刺激,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并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现“营改增”,扩大结构性减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预计四季度央行不会降准降息
在货币政策上,四季度,预计央行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通过综合运用正逆回购、央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延续目前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力度,保持合理的流动性状况,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逆转,最近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环比减少,四季度也很难再现前期大幅增加的情景。就目前央行未到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票将有330亿元在四季度到期,加上逆回购可以用以补充短期流动性,预计四季度央行不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由于目前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已经放开,利率市场化进程继续推进,加之实体经济投资动力逐步恢复,房地产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央行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及各类市场主体预期,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较低,预计四季度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保持不变。
报告称,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应坚持“区间论”,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经济主体预期,使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从经济发展阶段、外部环境、要素禀赋、资源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稳定在“七上八下”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同时,应通过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领域改革,积极推动民生保障、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我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提供良好稳定的制度保障。
考虑到未来央行将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特别是表外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以及政府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的表态,社会融资总量未来将保持平稳增长,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会回升。
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助形成辐射效应
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报告称,建设上海自贸区具备重大现实意义,一方面,为适应和参与制定新世界经济规则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报告称,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不在于争取若干优惠政策,而是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体系,实现对投资、贸易等领域的高效管理。
同时,自贸区建设有望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自贸区内金融市场将更加开放,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望得到提升。
作为改革“试验田”,自贸区有望形成产业、区域和政策的综合辐射效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自贸区功能将从单一保税区扩展至自由港和在岸的离岸金融中心,这将使得其产业辐射效应从服务贸易、高端制造扩展至金融服务业。随着自贸区产业集聚效应的不断外溢,长三角地区将率先受益于自贸区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则有望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区域辐射效应逐步显现。
针对自贸区未来发展,报告称,首先应推动自贸区规则与国际惯例深度接轨,尤其是注重与TPP、TTIP两大主流贸易协定接轨,同时,注重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共同发展。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形成全球人民币清算系统,完善并使用Shibor定价机制以巩固其在利率市场化中定价基准的地位,发挥上海现有各类交易所的作用。
报告指出,在自贸区的建设中难免遇到一些难题和风险,如自贸区的规则如何与国内现行法律制度相协调,如何处理法律冲突等。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风险的防范,尤其是要注意防范制度套利和监管套利引起的资金非法流动,避免其扰乱经济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