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6月末“钱荒”带来的影响仍在沉淀。在种种说法中,银行将大量理财资金甚至自有资金投资信托受益权并导致季末流动性短缺,普遍被认为是这场“钱荒”发生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披露2013年半年报,我们也终于可以透过确切的数据,一窥“低调”的信托受益权如何引发银行业的“大震动”。
截止到昨日,上市银行中已经有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公布了2013年半年报。除华夏银行在半年报中未明确列示投资信托受益权的情况外,其余三家上市银行均在年报中列出了投资信托受益权的部分资料。其中,在业内较早开展“投资信托受益权”业务的兴业银行,由于2012年年底的余额较多,今年上半年投资信托受益权的增长幅度相对并不大;而招商银行上半年则成“后起之秀”,仅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其截止到今年6月30日的信托受益权规模便达到1038.11亿元,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逾六倍。
信托受益权引发银行业震动
今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578个基点至13.44%,甚至有传闻称最高时曾达到30%。这场“钱荒”的导火索,普遍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为规避贷款管控,利用同业业务拆短贷长、变相放贷。而“信托受益权”是银行同业业务中最终投向比例最高的类型。商业银行由于流动性管理失误,以及错误的预估了央行政策等因素,出现了流动性不足,并导致银行拆借市场利率飙升。
“钱荒”使得信托受益权浮出水面,事实上,银行投资信托受益权以规避信贷管控并非新鲜事物。在利率双轨制下,商业银行利用理财资金或自有资金表外放贷冲动强烈。资料显示,起步较早的兴业银行,2012年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以及应收款项类投资三项会计科目下,投资以信托受益权为主的资产规模约为5300亿元,而这些资产也为兴业银行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事实上,监管层早已注意到商业银行这种不寻常的投资方式,去年年底便有消息爆出,监管部门正对银行投资信托受益权进行窗口指导。今年年初银监会颁布的“8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规定了具体的比例限制,之后银行进一步探索引入自有资金规避监管。但是表外贷款的较高利差吸引,使得银行难以停下脚步。
兴业规模稳中有增 招行浦发暴涨
截止到昨日,目前已有四家上市银行公布半年报,分别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除华夏银行在半年报中未明确披露投资信托受益权的情况外,其余三家上市银行均在年报中列示了投资信托受益权的部分资料。
起步较早的兴业银行,2012年年底投资信托受益权的余额较高。因此,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投资信托受益权余额增速并不出众。根据兴业银行2013年半年报,其投资信托受益权的数据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列示。
兴业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截止到今年6月30日,信托及其他受益权规模为4231.06亿元,与去年底相比仅增加了283.91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资金信托计划及其他在今年6月底的规模为674.23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增加115.09亿元,兴业银行还专门指出,“根据流动性管理或经营需求,该等信托受益权或资产管理计划将可能被用于出售”;应收账款类融资中,资金信托计划及其他年中余额为2231.17亿元,这一项比去年底增加了176%。但是总体来讲,上述三项会计科目下兴业银行投资以信托受益权为主的资产增速约为34%,规模则比招商和浦发高出很多。
与兴业银行相比,“涉足”不深的招商银行投资信托受益权的规模则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暴涨。招商银行刚刚公布的201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截止到6月底,其信托受益权规模为1038.11亿元,而去年底这一规模仅为136亿元,今年上半年增长幅度达到663%;在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信托受益权及其他在6月底的规模为458.98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0。事实上,招商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类投资近年来均出现大比例增长,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今年增长超过300%。
虽然招商银行增速较快,但是余额仍不过一千多亿元,而浦发银行投资信托受益权的规模则由去年底的一千多亿元暴增到三千多亿元。该行半年报显示,6月底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规模为23.68亿元,较去年底的50.69亿元出现大幅下降;而其“分为贷款和应收款类的投资”项下,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6月底规模达到3512.2亿元,与去年末相比增长了187%,其他(浦发银行指出,此项下主要是信托计划和资管计划)6月底规模为645亿元,增加199%。
华夏银行公布的半年报中并未披露投资信托受益权的具体信息。
规模降低是大势所趋
“钱荒”对银行的业绩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招商银行指出,市场流动性紧张事件在预期之中,但恶化程度和持续时间超出了公司预期,因此公司也受到一定冲击。
对于信托公司来讲,6月底的“钱荒”使得信托公司再一次对通道业务做出审视。上市银行在自身流动性紧张的条件下从信托计划中大量撤出资金,使信托公司看似稳健的流动性遭受极大冲击。
有信托公司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自从”钱荒“以来,公司提出了新的发展规划,拟改进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其中一点便是降低与商业银行在信托受益权买入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方法,信托计划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由银行把握,不符合公司风控的标准,我们降低与银行在此方面的合作,也是对自身业务负责的作法。”
随着未来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大部分信托公司认为,信托公司的收益率优势降低,需要信托公司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向投资方向转型而非目前的“类信贷”业务。与商业银行的这一类“通道”业务的生存空间将逐渐被稀释,其业务余额长远来看逐步降低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