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互联网大会“火爆”的争论场面,是互联网金融火热程度的最好注解,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鼓励表态也为互联网金融再增温,不过,他也对P2P行业的发展风险提出了警示。
这引发了行业对P2P借贷的新一轮热议,尤其是行业线上线下模式的性质界定。有行业人士认为,近两年P2P借贷发展太热了,呈现出虚火上升的趋势,并且诸多概念存在误区。
“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形容P2P借贷行业现状的词汇。无行业门槛,给P2P借贷行业带来风险,通过互联网的虚拟化,则将这种风险放大。例如,部分P2P机构通过虚假借款人等方式募集资金,甚至一些企业竟将资金用于炒期货,这无疑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一边是P2P借贷行业的“野蛮生长”,一边则是行业的创新模式带来争议不断。
“值得欣慰的是,监管层目前注意到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对行业的调研摸底正在进行。”某P2P企业负责人表示,监管层的摸底将有利于行业将恶意存在问题的发展模式驱逐出去。
刘士余表示,P2P行业有两个底线不能碰,一个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个是非法集资。
8月15日,宜信2013年中管理会议上,宜信CEO唐宁表示,市场对于P2P模式的种种猜测和想象,其实很好解决。通过与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政府就可以清楚了解到所有的交易细节,只要不把已经产生的债权在转让时,从时间上打散,也不承诺保本保息,就不存在市场所担心的非法集资、吸储或流动性方面的问题。
在唐宁看来,P2P只是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之一,而互联网也是P2P借贷的工具。也有行业人士分析称,P2P和互联网本身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P2P是指个人到个人,中国法律原来就允许自然人之间借款,至于是采用互联网的形式,还是找个中间人撮合,都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一个交易。P2P借贷并非不通过互联网发生就不存在风险。
刘士余对P2P借贷线下模式容易形成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风险也提出了警示。“实际上,P2P机构通过线下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投资者了解行业,也能够更好地获取客户。”上述P2P企业负责人称,确实有不少机构通过各种模式的创新,特别是今年以来,触及了P2P的风险底线。
唐宁对于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问题表示,未来随着监管环境和法律法规环境的改善,最大的获利者应该是合法合规的金融创新者。至于宜信模式,他表示:“宜信的P2P完全不涉及资金池和期限错配,在债权转让模式中我们只是把一笔已经生成的债权从额度上细分而已,以帮助出借人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