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金融”成为当下被聚焦的时髦词语,其中发展迅速的P2P借贷行业就站到了市场的聚光灯下。
监管政策缺乏,行业良莠不齐,频现模式创新却被不断质疑,在喝彩声和质疑声交织中,P2P行业走向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作为最早在国内推出P2P发展模式的唐宁,用了7年时间,带领宜信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P2P借贷服务平台。
从华尔街归来并在资本市场活跃多年的唐宁,充分发挥了他对个人信用市场机会的敏感性,以P2P为开端搭建起宜信公司普惠金融、普惠信用的平台,如今宜信也沿着客户的需求走向财富管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不过,面对“债权转让”这个P2P创新模式,唐宁也背负了诸多质疑。带着市场对唐宁、对宜信公司发展的诸多疑惑,《第一财经日报》近期专访了宜信公司CEO唐宁。
债权转让不存在期限错配、资金池
第一财经日报:宜信是基于何种考虑,采用债权转让这一模式?
唐宁:普惠金融、普惠信用其实是P2P行业发展的动因及目标,机构可以借给个人,个人可以借给个人。
我认为在中国一定会有普惠信用、普惠金融的机会。刚开始,我就想帮助参加培训的学生,先看看他们是不是有好的信用。逐渐有投资人对这部分学员的信用感兴趣。有人提出,让我把对这些学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转让给他们,这样可以省去投资人去和学生签约的麻烦。债权转让模式就这样慢慢形成。
债权转让模式,既方便借款人,可以很快获得资金,又方便出借人,省去与借款人直接对接的手续。如今我们也可以实时通过手机来进行选择、确认,出借人和借款人都不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这样的方式正在研发和推广中,今后完全可以有这种相对实时的、直接的借贷模式。
日报:宜信的“债权转让”备受争议,涉及“期限错配”,还有人质疑是否存在“资金池”,你对此如何回应?
唐宁:在这个模式中不存在任何期限错配或者我承诺收益、承诺本金的情况。投资人把我和别人已经生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买走,投资人成了借款人“一对一”的债主,我不承诺如果借款人不还款,我会给投资人保证本金和利息。
这种模式,一定是投资人从出借人那买了一个已经生成的债权,债权是多长时间就买了多长时间,每一次的款项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这种模式,也没有资金池,所以投资人经常都要等待合适的借款人。
宜信会给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多种模式,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借款人可以“一对一”直接和借款人签约,也可以通过购买既有的出借人的债权,成为借款人新的债权人。
目前,宜信也在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电子签名来做这种基于高科技的直接虚拟对接。债权转让模式比较适合债权参与者。基于电子签名、移动互联网的直接交易模式,在未来会成为主流。
日报:你刚刚讲的债权转让模式不存在资金池、期限错配的问题,流程比较清晰,那么未来有没有计划让债权转让的模式更加透明?
唐宁:有几个考虑,一个是这样的模式,每天都在接受海量的市场检验,借款人、出借人、合作伙伴,投资人中既有律师、会计师,也有职业投资人,他们认可了这样的模式。这不是一个封闭的、刻意不让人知道的模式。当然也会有一些机构模仿。
在信息的披露问题上,我们与监管部门都有很多沟通、交流以及定期的汇报,同时也引入第三方机构,如信托公司、高校等。宜信客户对借钱的对象、投资的标的信息有充分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宜信也不是对创新毫无保留地披露,中国缺少对创新的保护,所以我们一直努力把握好这个度。
互联网是P2P发展工具
日报:现在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时髦的词,你认为P2P机构的发展,完全通过互联网是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唐宁:的确,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方式。不过在我看来,互联网也好、移动终端也好,都是手段和工具,而不是目的。
现阶段,在中国做信用工作,虚拟世界的渠道很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这是创新。但传统上信用技术的引进、落地以及基于传统技术的信用技术的创新更为重要,这样的创新并不依赖互联网。对于普惠金融、普惠信用,这些信用技术创新同样非常深刻,通过互联网可能表现性更强。
日报:做P2P业务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国内个人征信体制不完善,可能导致借款人“过度借贷”,宜信怎样控制信用风险?
唐宁:信用风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去解决信息交换方面的挑战、“一人多贷”这样的问题,是信用风险的一部分。
宜信在操作方面会和一些行业信息共享机构建立很好的合作,我们参与了北京和上海的信息交换机制。信息交换机构一定是行业中良好运作、正规操作的机构,会和央行征信系统以及其他的行业信息交换模式有紧密的对接,这是大势所趋。
日报:从整个P2P行业而言,信用问题的解决有没有一些创新的方式,例如基于互联网来防范信用风险?
唐宁:广义的信用风险方面,不同的信贷技术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例如基于现金流的、面对面的生成报表,分析、交叉盘问这样的技术;也有基于大数据、评分卡、决策引擎,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满足时效性很强的需求;也有通过虚拟世界、社交网络、好友等信用特征去进行信用识别的技术创新。
现阶段来讲,P2P的信用风险防控方式呈现出以实体经济、实体世界为主,虚拟世界为辅的特点。有些机构认为是不是可以依赖或绝大部分依赖虚拟世界的特点去做风控,我是持鼓励态度的,但宜信目前的选择是以实体经济为主。
两条主线、多元化发展
日报:宜信的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成立,对宜信的整体发展来看,从P2P切入再丰富其他业务,这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唐宁:P2P只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工具、一个手段、一个模式。宜信模式上的拓展、战略上的拓延都是根据客户需求做出的。
例如,进入融资租赁业务,是因为有一些小微企业需要通过这种租赁的方式获取融资,称为小微租赁。这对于租赁行业也是一种创新,相比较飞机、轮船等大的租赁来看,小微租赁主要在农机具,城市中一些特许加盟的美容服务机构、洗车服务等方面的租赁需求等,这些需求都非常小。
日报:你对宜信未来有一个什么样的构想?
唐宁:宜信未来发展的主线还是比较清晰的:一方面是帮助几千万、几亿的这种经济上活跃、愿意通过释放信用价值改变自己而未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人群,去提供创新的信用解决方案。普惠金融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非常大,真正能帮中国解决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建设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财富管理我们解决的问题是,能够让崛起的这些大众富裕阶层真正在不确定、老龄化这些挑战面前,有长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给他们专业性上的帮助。像一个家庭医生一样,在财富管理方面去共同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