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周在公开市场“零操作”后,7月30日,央行进行了170亿元、回购利率4.40%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而上一次逆回购操作还是今年2月7日(4100亿元、14天期)。
逆回购操作并不代表政策转向,也不意味着进一步宽松,毕竟规模并不大,利率成本也比较高,17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更多是个维稳的信号。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进一步指出:“之前信贷一直在增加,社会融资总量也在增多,但经济仍然还在一路往下走,这是因为大量信贷流向了地方政府投建的‘铁公基’项目。市场原本并不缺钱,但这些信贷所投向的基础设施项目回笼周期都相当长,所以会很长时间影响到银行的流动性,预计‘钱荒’还会再度爆发。”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此次审计将使流向地方“铁公基”项目的资金暂时性冻结,预计中央会在10月全国性会议举行之后出台具体的整治措施,被解放出来的资金或将重新流入实业,而银行本身的流动性亦有望进一步得到缓解。
逆回购或将持续操作
某城商行同业业务人士表示,由于财税缴款、大行分红、外汇占款负增长以及市场预期悲观等原因,银行间资金面从上周开始再度吃紧,资金利率全线上涨。其中,7天、14天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明显偏紧。另外,央行坚持公开市场零操作,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行,也显示出了“钱荒”之前的征兆。
7月29日,SHIBOR全线上涨,隔夜、7天、14天、1月期品种分别攀升15.30BP、70.60BP、88.00BP、26.60BP,升至3.7030%、5.0570%、5.5000%、5.9880%的高位。同时,质押式回购利率也整体上行,隔夜、7天、14天品种已分别升至3.775%、5.135%和5.530%的阶段性高位。
随着利率的多日攀升,市场关于逆回购重启的预期也在升温。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员表示,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逆回购了,周二央行重启逆回购在短时间内迅速稳定了市场的流动性预期,表明央行不会放任类似6月流动性危机的情况再次发生的态度。
7月30日,各短期期限SHIBOR均小幅下滑。同时,隔夜、7天、21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分别下跌了17、17、21个基点。
此次逆回购中标利率为4.40%,上次七天期逆回购操作为1月31日进行,规模1000亿元,中标利率为3.35%。
某大行交易员分析称,从以往数据来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大幅上行很少见,除了与近期市场资金面比较紧张有关,也说明市场对资金面利率波动幅度的加大的容忍度在上升。由于各期限特别是短期SHIBOR依然在5%以上的高位,本次逆回购后下降幅度并不大,170亿元只是杯水车薪,预计逆回购的操作将维持。
但是,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是否会持续逆回购操作尚不确定,因为上周资金面情况实际上更紧,如果是持续逆回购投放的话,应该是从上周开始。
上周市场到期资金为零,而7月30日有850亿元到期央票,实际净投放1020亿元。
地方债绑架银行流动性?
事实上,地方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及其他债务。
据审计署今年3月披露数据,目前全国地方债总额为15万亿至18万亿。而地方债的“债权人”主要为银行。截至2012年底,36个地区的地方债余额中,银行贷款占78.07%。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高负债,另一方面银行成为地方债的最大债主,且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因此,“地方债绑架银行流动性”的说法亦得到了不少机构人士的认同。
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7月28日发出的通告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地方债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警觉。
接近审计署的消息人士透露,本周开始审计署已经在进行人员抽调和内部培训,目的是为十八届三中会议进行摸底,也跟中央今年以来在金融领域开展的系列“去杠杆”监管思路一致。
审计署例行的八月份统一休假已经取消,但本次地方债审计时间安排较短,两个月左右就要汇总审计结果。“好在省市级的情况每年都有涉及,所以此次工作侧重是最基层政府的情况,即‘区、县、乡、镇’一级。”上述消息人士称,此次审计共分为四个阶段——培训、第一次汇总、修订、第二次汇总并上报结果。
刘东亮指出,此前“钱荒”与同业业务规模较大、期限错配有关,同业业务中确实也有一些地方债业务,但是所占比重应该没有到影响流动性危机再次爆发的程度。下半年不太可能出现6月下旬那样的紧张情况,只能说流动性会相对比上半年紧张,资金成本整体会抬升,到月末可能上升到10%以上,但是不会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