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近日正式出台,央行对于过往争议性条文的修订或废除充分流露了市场化意图。
收单机构将公平竞争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这份全文13页的管理办法与去年6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有了大篇幅修改,尤其是此前市场争议较大的条文,在新办法中已不复存在。
线下收单业务(POS)排名全国前列的通联支付高级副总裁曲长国对记者表示,管理办法有三个重大变化:一是明确将线上收单与传统线下收单一并纳入监管,确立了央行作为所有收单机构的监管部门;二是收单机构可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至发卡银行;三是取消了业内俗称“一户一行、一柜一机”的硬性规定。
据支付行业人士反映,管理办法的诸多细节修改中,废除“一柜一机”,以及允许个体户的个人银行账户可以进行信用卡收单的规定,最能体现央行鼓励自由市场竞争以及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的精神,对于商户以及收单机构是双赢:一方面,商户对收单机构有更多选择,也能从日益增长的信用卡支付中获益;另一方面,在不断增长的支付市场里,收单机构的后起之秀将获得与利益既得者公平竞争的机会。
拥有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的首席执行官关国光表示,央行鼓励收单市场的创新和规范发展,并不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大的影响,目前支付公司在收单市场的规模还很小,但是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却很大。
与意见稿相比,管理办法将提供网络收单的支付机构明确纳入监管。在行业人士看来,这隐约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央行将对商业银行及非金融支付机构实行统一监管,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里的地位高于非银行收单机构的不平等观念将有所消除。
银联回归运动员本位
管理办法的尘埃落定,也动摇了银联在支付市场的垄断地位。一方面,央行在答记者问时通篇未提到银联,另一方面新条文中明显淡化了银联以往“隐形监管者”的角色,令其回归到市场参与者及被监管者的本位。
“银联以前是作为支付市场的参与者,又是标准和门槛制定者,一定程度上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一位行业人士称。
银行卡产业专家、前银联首席研究员、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央行从法律上不再强制必须经过银联进行转接和清算,更大意义在于,银联行使了近10年的协调和监督支付市场的官方地位正式结束,今后银联要成为一家真正市场化的企业,监管机构也开始以开放的态度管理支付市场。
“与此同时,之前Visa通过世贸组织诉中国政府支持银联垄断支付卡交易的论据也就不成立了。”林采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