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
在银行流动性趋紧与年中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理财市场一扫前5个月的低迷状态,其产品收益率自6月份以来节节攀升,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上市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身无可厚非,而如果是前脚募集资金后脚就进入银行理财市场,抑或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却急于银行理财则显得“不务正业”。而在银行“缺钱”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热衷银行理财产品其间又隐含了一层深意。
高收益的诱惑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已有超过110家上市公司宣布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仅6月24日~7月8日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宣布百亿资金在未来的一年内将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处于低位状态,除了部分城商行以外,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3%至4%之间。但进入6月份后,随着“钱荒”的到来,银行理财市场“水涨船高”, 6月14日建行发售年化收益率高达7.39%的理财产品后,收益率超越7%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比如,6月25日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发行一款理财产品,期限分为35天、61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00%。
丰厚的收益诱惑资金的进入,上市公司一马当先。
今年前5个月,沪深两市仅有不超过50家上市公司实际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而从6月份至今,已经有11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仅为20家左右。
同时,仅6月24日~7月8日半个月的时间内,就有近20家上市公司宣布百亿资金在未来的一年内将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计划,其中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新增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
在7月份刚刚过去的5个交易日,已经有近39亿元的资金宣布将在未来的一年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多次购买了理财产品,比如亚太科技(002540,股吧)公告称2013年7月1日运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5000万元向宁波银行(002142,股吧)无锡分行购买理财产品,7月3日又用7000万元向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无锡分行购买了理财产品。
另外,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小板上市公司是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主体,其产品期限从35天到62天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超过5%。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购买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绝大部分在8月份到期,届时,银行或将面临到期集中兑付的问题。
因何爱“理财”?
事实上,为提高上市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在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部分自有资金适时进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投资,增加公司收益,这无可厚非。
去年底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该《指引》对上市公司闲置资金使用范围适度放宽。而在此之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均限于自有闲置资金,不涉及募集资金。
然而,在超募资金利用之余,部分上市公司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英飞拓(002528,股吧)(002528.SZ)上市至今四个首发募集资金项目到目前为止却无一完工。然而,6月26日英飞拓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在不超过2.5亿元额度内使用自有资金择机购买短期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公告显示,今年以来,英飞拓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多达15笔,金额合计超过14亿元。
而有的公司刚融资完就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怡亚通(002183,股吧)(002183.SZ)今年4月24日刚刚宣布完成定增,实际募集资金约6亿元,6月份就公告拟购买不超过10亿元的理财产品总量。
上市以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业绩频现亏损的汉王科技(002362,股吧)(002362.SZ)近日公告称,公司使用超募资金5000万元购买了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发行的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
然而,在前期银行“钱荒”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除了真正的理财需求外,也似乎蕴含了另外一层深意。
“一些上市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这一段时间,商业银行通过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提高收益来吸引资金,以缓解流动性的紧张,而上市公司的资金在某种程度上也充当了救急资金的作用,在银行缺钱的时候上市公司帮忙缓解燃眉之急,这也为后续的银行贷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说白了,就是为了和银行搞好关系。”他说,银行对于企业的授信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净资产以及对银行的贡献度等相关,企业购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增加了银行的中间收入,成为了银行的优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