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慧 上海报道
囿于外资银行身份,浦发硅谷银行开业近一年仍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为破解业务严重受限的困局,浦发硅谷另辟蹊径,借助股东之一的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曲线“落地”人民币贷款业务。
“首批人民币贷款的总额度初步确定为1亿元,资金均由浦发银行提供。”浦发硅谷银行6月5日对本报表示。
除浦发提供资金外,浦发硅谷还引入上海市再担保公司做担保,同时由闵行区政府为贷款企业提供保费补贴。该1亿元贷款投放对象限定于上海市闵行区内的科技创新型小企业。
政府补贴“担保”
两年前,63岁的硅谷银行董事长魏高思仍不想退休,携夫人飞到中国。这位美国人管理着据称是全世界唯一成功的科技银行硅谷银行,而他率领的浦发硅谷也被赋予创造“奇迹”厚望。
但身为浦发硅谷银行行长的魏高思显然没预料到在中国革新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智慧。在呼吁“试点人民币业务”未果之后,浦发硅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将由借助新模式打破。
6月5日,浦发硅谷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市闵行区政府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并与首批的两家企业上海锦葵医疗器械和上海爱壹得信息科技签署融资顾问协议。
“3+1”模式中,浦发硅谷负责最核心的风控:贷前审查、贷款结构设计和贷后管理。浦发银行提供贷款资金,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为贷款提供的政策性担保,闵行区政府则将向企业提供保费补贴,并引荐区内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
提供资金的浦发银行收取正常水平的贷款利息,浦发硅谷银行则另外向贷款企业收取一笔“咨询费”,虽然浦发硅谷称贷款企业将以不高于市场利率的融资成本获得资金支持,但仍以商业机密为由不肯透露其所收取的咨询费率水平。
“高利贷”等质疑从其诞生起就充斥于业内。一些银行人士认为,浦发硅谷必须游说监管获得某种“试点”才能成功,例如高利贷或可获得部分企业股权。但对“高利贷”传言,魏高思曾对本报表示,“如果普通银行10%,我们利息就是15%,但绝不会太高,不会超过平均利率两倍。”
魏高思5日说,虽然浦发硅谷目前还无法直接开展人民币业务,但“3+1”的金融服务模式加速、扩大了浦发硅谷的业务能力。魏高思还希望将这一模式在闵行区之外进行广泛推广。
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5日称,此次“3+1”合作模式将浦发硅谷银行的国际经验、浦发银行在国内开展的科技金融模式、再担保的政策担保优势、闵行区政府对于科技服务的创新探索融为一体。
此前,上海市再担保公司已经与浦发银行和上海国际创投推出“投、贷、保”联动模式,达成债权与股权的联动融合。
藉此,浦发硅谷银行的“硅谷银行模式”将通过浦发银行的人民币信贷渠道,落地上海。
呼吁“试点”未果
目前浦发硅谷银行所受政策性限制主要是近三年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
浦发硅谷银行由浦发银行和硅谷银行各出资5亿元成立,其性质属于外资银行,按照中国相关法规,外资银行在开业前三年只能做外币业务。外资银行要经营人民币业务,必须满足提出申请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业3年以上,提出申请前2年连续盈利等条件。
浦发硅谷银行目前的经营模式将与其母公司硅谷银行类似,其服务对象高度集中在特定高科技企业。并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高科技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三类分别是,初创到早期: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中期到晚期:年收入在5000万元-1.5亿元之间;大型企业:年收入在1.5亿元以上。
利用硅谷银行原来与500多家VC、PE等投资机构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浦发硅谷可发挥投资机构选择投资项目和提供辅导等多种服务的能力。一来可介绍大批其投资的科技企业,其二投贷结合可降低信贷风险。
此次浦发硅谷首批签约的两家企业来自医疗器械和信息技术产业,均拥有被风投和业内看好的领先技术,分别由两家风投推荐。
“如果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我们又能做什么业务?中国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几乎不需要美元的贷款。”囿于此,魏3月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从开业截至当时,一笔贷款都没放出。当然,存贷比和银行流动性安全指标要求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浦发硅谷银行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早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海外分支,只有人民币业务。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浦发硅谷银行能服务的目标客户都将非常有限。
“但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七年了(从硅谷银行在上海设立代表处算起),注册资本金只有10亿人民币。很安全,即使犯了什么错,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魏高思呼吁给浦发硅谷开一个“口子”,“不是想修改中国的法律,而是希望争取试点。”
两会期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联合提案,呼吁让浦发硅谷银行试点人民币业务。他们一位是浦发硅谷银行的独立董事,一位是股东。
但是显然,他们的呼吁目前还没有得到官方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