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截至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9.3万亿元;其中,共有3.49万亿贷款将在未来三年内到期,占全部平台贷款余额的37.5%。
“平台贷款风险监管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银监系统内部会议上称,今年地方政府在换届完成后极有可能产生新的投资冲动和较大规模投融资需求,从而使平台贷款总量控制面临较大压力。
连续三年超9万亿
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期,商业银行曾大规模重仓政府融资平台。此后,规模庞大的平台贷款一直是高悬在银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三年以来,全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持续维持在9万亿元以上。
截至2010年11月末,平台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到了2011年9月末,余额依然高达9.1万亿元。而行至2012年末,平台贷款余额甚至小幅上升至9.3万亿元。这意味着,尽管历经连续多年的调控,平台贷款余额依然高达9万亿元。
对于2013年而言,平台贷款的风险依然严峻。
“贷款到期时间较为集中。”尚福林称,共有3.49万亿贷款将在未来三年内到期。
此外,尚福林还表示,2012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3万亿元,已超过2012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5倍,如果加上通过债券、信托等渠道融资的债务规模,这一比率将更高。“财政代偿压力较大。”他说。
正是鉴于平台贷款风控的严峻形势,银监会不久前还下发了《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2013年,各银行要控制地方平台贷款总量,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这已是银监会连续第三年提出“降旧控新”的要求。
对于新发放的平台贷款,上述指导意见提出了六个前提条件:一是现金流全覆盖;二是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且存量贷款整改合格;三是融资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并已落实预算资金来源;四是借款人为本地融资平台;五是资产负债率低于80%;六是符合《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有关要求。
全口径风控
“平台融资渠道趋于多样化、隐蔽化。”尚福林称,部分平台由于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较弱而难以达到银监会规定的新增平台贷款准入条件,不断转向信托、理财、债券、基金等渠道寻求资金支持,债务规模继续增长,融资渠道趋于隐蔽,风险监管难度加大。
一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对本报称,最近几年,除了贷款之外,信托、债市是融资平台寻找资金的两大来源地。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显示,去年全年,银行间市场城投类债券累计达到6367.9亿元,同比增长148%;城投债发行量占银行间市场当年发行总量的比例达11%,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
有知情人士对本报称,近年来城投债发行量增长迅速,大部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特别是部分城投债由于市场认可度不高,导致承销银行被动持券。“这使得平台债权风险仍大量留在银行体系内,并未得到有效分散,银行的实际风险敞口上升。”
与城投债发行量激增的情况类似,2012年,基建类信托亦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银监会在上述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在内的全口径融资平台负债统计制度;各银行要统筹考虑融资平台总负债规模与其偿债能力的匹配程度,加强对融资平台的全面风险管理。
对于今年平台贷款的风控工作,尚福林强调了“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尚福林称,在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优化存量贷款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逐步压缩现金流覆盖率较低和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平台贷款。
此外,对于房地产贷款,尚福林还要求,加强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经营性物业贷款风险管理,对存在闲置土地和炒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