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怀洋
央行上周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金融数据。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均低0.1个百分点。虽然一季度个别时段里,银行信贷增长迅速,但整体数据显示信贷投放基本保持平稳。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贷款增量略有增加,显示出经济在延续弱势复苏。具体来看,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45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29亿元。中长期贷款比重并没有明显提升,同时票据融资增加,也显示出经济形势并未明朗,有效需求增长乏力。
虽然单独看贷款数据尚属正常,但是如果结合社会融资规模来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异常。一季度人民币贷款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44.7%,同比大幅降低18.6个百分点。要知道这一数字此前一直高达60-70%。央行数据还显示,201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在贷款增长平稳的同时,非银渠道融资规模开始狂飙。2.27万亿元的增量意味着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了58%。可见,在某些领域融资需求依然强劲。
那么,哪类融资需求造成了社会融资规模的猛增?这2.27万亿元又增长到了哪里?
一季度,信托贷款增加了8230亿元,同比多增6443亿元,占据总增长的28%。信托贷款占比更是创纪录的达到了13.4%,同比增加了8.8个百分点。信托贷款的快速增长并不惊奇。近两年信托业规模连创新高,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末已达7.47万亿元。有消息称,今年一季度更是创纪录的增长了1.23万亿元,总规模达到8.72万亿元。信托规模的增长,显示出银行表外融资需求的强劲。而这类需求往往是监管所限制的,如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近期,银监会严格要求各银行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量,楼市调控也在升级。基建领域贷款是银行信贷投放的大头,监管对此收紧使得信贷没有空间大幅增长,却令信托快速增长。
另一增长显著的类别是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季度增加6704亿元,同比多增4381亿元,在所有融资渠道中增量绝对值排在第二位,紧随信托贷款之后。我们知道,未贴现的银票并未进入银行表内,而是在企业之间流通,产生融资规模。它的规模增长,一方面表明企业的流动性紧张,对资金需求度增加。另一方面更是显示出银行信贷额度紧张,通过开具票据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数据显示,一季末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0.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
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票规模大幅增长,表明受监管调控的领域和高风险行业的融资需求依然强劲。银行缺乏足够信贷额度,非银渠道趁势满足了这类需求。同时,去年长三角地区和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上升,银行惊魂尚未平复。出于避险考虑,银行带有惜贷情绪,多重因素导致了两项数据差异。
综上所述,经济延续弱势复苏,社会融资需求呈现结构性上升,主要是受管控领域需求增加,银行避险惜贷,非银渠道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