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苏孟迪 北京报道
“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想尽快达到监管指标要求,可能对于我们自身的市场形象等各方面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此前召开的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601998,股吧)(601998.SH;0998.HK)行长朱小黄向本报记者解释,为什么要在当年大幅计提128.04亿元的贷款减值准备。
无论是净利润持平(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310.32亿元,同比略增0.69%)、不良贷款余额上升43.48%,还是高额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中信银行2012年一系列财务表现令市场大跌眼镜。
看空者如摩根大通果断下调中信银行至减持评级,并进一步下调该行今明两年盈利预测为7%和2%;亦有击赏者则看重中信银行在风险控制和拨备计提方面“真诚”表现。
从2012年9月正式入主中信银行开始,56岁的朱小黄便试图在这家国企色彩浓重的中型银行掀起一系列雷厉风行的管理革命,只不过,这场战略改造,却以近乎破釜沉舟出人意料的业绩表现开始。
这不是偶然。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过去一年股份制银行竞争格局加速洗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等新兴势力赶超势头凶猛,中信、浦发这样的传统豪强竞争力已受到全面挑战。
在充满变数的2012年,无论资产总额、还是净利润表现,中信和浦发全面滑落,中信银行的排名也从过去长期雄踞14家股份制银行次席滑落至去年末的第五位。
“中国经济已经回归到一个常态化的发展轨道,在这个轨道上,我们确实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3月29日,朱小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的发展动力从何而来,历时数月调查研究,中信银行内部已经初步达成共识。据本报获悉,该行已于2012年底正式下发《关于中信银行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这是一份类似朱小黄时代中信银行发展“共同纲领”性质的文件。
超招(商)赶交(通)
该文件展示了中信集团和中信银行的雄心,短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清晰。
具体而言,中信银行短期目标是,“必须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在巩固和提升批发银行业务收入的同时,超常规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力争在3-4年内在资产及存款规模上成为中型商业银行的领军者,并逐步缩小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差距。”
“中长期内,要在加快内生性发展的同时,抓住各种有利的市场机遇,寻找规模、效益、质量、网络合适的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参股、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在重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力争5-7年时间进入国内商业银行第一梯队。”
“这也是中信集团的意思。”4月9日,一位接近中信集团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信追赶目标不能只锁定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应有更远大的追求,这是集团的共识,无论常振明董事长还是田国立总经理对此都寄予厚望。”
按照上述人士的话说,通俗讲,中信银行的短期目标,就是在3-4年内超越招商银行,成为中型银行的领头羊,中长期目标则是5-7年后能够跻身工、建、中、农、交等大型银行第一阵营。
对于中信集团而言,中信银行重现辉煌相当重要,且不说中信银行占到中信集团全部资产的84%(2011年底),更因为历史上,中信银行曾长期雄踞股份制银行头把交椅,中信集团特殊的背景也让该行一度获誉“贵族银行”。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过去6个月,一场朱小黄“旋风”横扫中信银行,这家风格保守的股份行上上下下都试图紧跟新行长的新节奏;无论是强化零售银行战略、网上再造一个中信银行还是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战略调整阵痛要比美好愿景来得现实。
与2012年业绩新低相比,这才是关系朱小黄战略布局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