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央行货币政策的逻辑选择:趋向中性-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0:32:3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今年的货币政策会有何变化?昨天下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主题为“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记者会上多次暗示收紧货币政策。他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为保持低通胀、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今年的货币政策会有何变化?昨天下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主题为“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记者会上多次暗示收紧货币政策。他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为保持低通胀、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四个目标服务的,这四个目标有时候确实会存在不一致,需要权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预计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是13%左右。这代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含义就是比较中性的。从数量上来看,如与去年和前年实际实现的数字比,应该是趋于更紧一点。

周小川就今年货币政策走向趋于中性的表态与近期央行进行了一系列动作一脉相承。春节之后,央行通过正回购操作累计净回笼资金9200亿元。在笔者看来,虽然央行加大了资金回笼力度,但并不能说明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从某种意义说,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的深化,央行货币政策回归中性是势在必行。

从市场流动性来看,当前货币环境仍较为宽松。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增强,以及围绕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升温,海外投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机构1月新增外汇占款人民币6836.59亿元,创出历史最高水平。而受外汇占款异常放大影响,2月M2余额同比增长15.2%。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也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加3.2%,逼近政府今年设定的3.5%上限。考虑到基数效应,去年CPI从下半年起明显走低,将令今年下半年的物价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在“今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假设下,全年CPI将有可能突破3.5%,通胀已成今年货币政策当局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出台何种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再一个因素是当前经济增长疲弱。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出现萎缩,2月发电量同比减少13.7%。作为反映制造业活跃程度的先行指标,中国官方PMI自去年5月以来一直徘徊在50%的荣枯线上下, 2月仅为50.1%,难以支撑起工业生产的进一步扩张。看“三驾马车”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2.3%,低于14%的预期;进口累计同比增长5%,2月同比负增长15.2%,即使经过季调,也显后劲不足。让人意外的是出口强势反弹,延续了自去年12月以来的趋势,前两月累计同比增长23.6%。但遗憾的是,从前两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低于50%的情况看,这种强势并不可持续,今年的出口预计将会大幅回调,很难重新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前两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1.2%,其中房地产(000736,股吧)投资增速为22.8%。中长期贷款比例大增,表明实体经济目前长期资金需求较为旺盛,而未来将会逐步传导至投资增速上,这反映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得看投资。

目前地方换届已经完成,很多地市都圈定了数量可观的投资项目,这些以千亿元、万亿元人民币计的投资项目,即使是一部分上马,也有可能让中国经济出现过热。

当然,与国际调控方式接轨也是央行考虑的因素之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从而调节流动性是发达市场的通行方法,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通畅的条件下,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

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疲弱和通胀压力并存的境地,将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置于两难处境中:不断上涨的物价损伤了国人的消费能力,而政府寄望以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但限制通胀的举措又可能会使政府竭力培育的经济增长努力付之东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目前货币政策表面上看是“收紧”,实则是“稳健”。

客观而言,央行应该会边观察边操作,以达到既让物价处于可承受的范围,也让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用周小川行长的话说,GDP要增长,生产要增加,就业的工人要增加,工资要增加,所有这些都需要有货币去支持,但货币数量过大就会导致通胀,货币支持的量要是小了就会抑制经济的正常增长。这就要看央行的权衡艺术了。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