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梅山猪是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也是嘉定区农产品(000061,股吧)地理标志之一,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肉质优良等特性。近日,嘉定通过开展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建立国家级梅山猪保种场管理系统等举措,优化梅山猪场的生产管理方式,保护生猪种业健康发展。
采集遗传材料应对复杂形势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开展的国家级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工作,日前,嘉定梅山猪育种中心进行了场内种猪遗传材料的采集,对10头公猪、50头种母猪的肠道菌群进行冷冻保存。
利用梅山猪遗传材料开展育种工作,有利于提高生猪种业竞争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育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遗传材料采集工作有一套严格的采样要求和方法,采样时必须防止交叉感染,采完的样品被放入专业冻存管中,并准确记录耳号、性别、日期、年龄,存入国家级地方猪遗传材料信息数据库。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对梅山猪遗传资源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采用超低温冷冻技术,采集保存我国地方猪品种的DNA、精液、体细胞及肠道菌群等遗传材料,是有效保护生猪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精准规范日常生产
为了更好地做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嘉定梅山猪育种中心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嘉定梅山猪育种中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建立了国家级梅山猪保种场管理系统并于2019年11月正式上线。该系统集合了种猪档案、生产管理系统、选配计划、健康管理、物资管理系统、数据报告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应用场景等模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及时准确地掌握猪场内部的实际情况,准确采集每一栋猪舍每天各个时刻的温湿度并对预警做出调整。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利用系统进行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对梅山猪设定母本、父本近交系数和其他参数进行生成选配计划。
国家级梅山猪保种场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梅山猪保种场管理业务的全程电子化操作及信息化管理,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农业养殖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优化了嘉定梅山猪场的生产管理方式,使梅山猪场的日常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有助于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推进良种猪的保存和繁殖,节约养殖成本并及时发现、规避、解决猪场管理过程的环境和疫病等隐患,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