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0.4%,同比涨幅扩大,环比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1%,同比降幅收窄,环比由涨转降。
“从同比看,CPI上涨4.5%,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1%,影响CPI上涨约3.7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读数据时表示,食品中,鲜果价格同比下降6.8%,降幅比上月扩大6.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3.9%;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0.2%,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11.8%—25.7%。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1.7%和1.1%。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2.8%,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0.8%和11.3%。
据测算,在11月份CPI4.5%的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影响约4.5个百分点。
国都期货金融期货研究员张楠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份CPI同比涨幅高于市场预期的4.3%,猪肉价格仍然是带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不过,后续猪肉价格继续上行空间有限。
“随着国家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我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探底回升,11月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回落16.3个百分点。虽然即将到来的‘双节’对猪肉需求大增,但进入2020年CPI料将上行乏力。”张楠说,从另一方面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环比转负,下降0.1%;同比上涨1.4%,较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仍在可控区间。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目前来看,12月猪价均值较11月大幅回落,预计12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3.9%。虽然年末猪肉需求可能扩大,短期猪价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但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回升,反映生猪生产开始恢复,明年春节后猪价可能会持续回调。在他看来,短期通胀压力仍在,但明年CPI有望持续回落。
PPI方面,11月PPI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不过,生活资料价格在CPI的带动下同比上涨1.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涨幅扩大,而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降幅收窄。
“11月PPI同比降幅收窄,传递出需求端的积极信号,后市在‘稳增长’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制造业有望触底回升,进而带动PPI企稳。”张楠说。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李彦森认为,鉴于12月份PPI基数继续下降,短期内P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未来随着贸易摩擦缓和和经济企稳回升,PPI新涨价因素值得期待。“当前,PPI或已经进入底部区域,未来逐步回升的可能性大。”李彦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