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央召开会议,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国内经济总体还是处于逆周期调整之中,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4%、6.3%和6.2%,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较大。目前由于房地产处于调控周期,所以稳投资、扩内需的政策组合由传统的“铁公基+房地产”调整为“制造业+基建补短板+新基建”,因此2020年基建投资将成为经济托底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建投入比2018、2019年预期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受基建政策利多影响,周一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中的黑色系涨幅居前,截止周一收盘,铁矿石涨5.58%,焦炭涨近3%,螺纹钢涨2.75%。而A股市场中钢铁股与矿业股票也有所走强,韶钢松山(000717,股吧)、宏达矿业(600532,股吧)、金岭矿业(000655,股吧)等涨幅靠前。
一、基建投资
2018~2019,国内基建增速处于近二十年来低位,尤其是2018年的增速因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下降而降至冰点,2019年虽因政府基建补短板有所恢复,但截止今年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也仅为3.44%,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增速会恢复到6%以上,至于还会不会更高,这就要根据明年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定。
明年国家在基建上扩大投资,那么国内投资部分会有一些明显的起色,对稳定实体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对明年的经济增速基本托了底。预期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会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外围金融危机冲击的话,预期明年下半年国内的经济增速会有所抬头。
由于明年基建政策的定调,所以黑色系的预期会强化,再加上补库效应,将会明显影响市场价格上扬。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将会进一步传导至CPI,预期国内通胀压力会有所增加,年底CPI破4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这会对明年的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一定的刺激,所以期货投资的空头会遭受一定的压力。
二、货币效应
国内去年底、今年初再到今年中旬的大幅降准的效应当前也开始明显发挥作用,这样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多重利多的支撑下,国内通胀明显上行,而当前又是国际资本大幅度流入国内债市与股市的周期,预期明年的国内货币效应会进一步增强,这会对中国经济形成一定的刺激。从当前情况来看,明年国内经济预期比之前乐观了一些。但是明年的通胀因素对居民消费增长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三、贸易经受考验
虽然今年我国在贸易问题上遭受外围因素的严重干扰,但还是经受住了考验。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4.14万亿美元,下降2.2%。其中,出口2.26万亿美元,下降0.3%;进口1.88万亿美元,下降4.5%;贸易顺差3776亿美元,扩大28.4%。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4%。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4.5%;进口12.9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贸易顺差2.6万亿元,扩大34.9%。
数据非常清晰地说明中国贸易情况基本稳定,之所以今年的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主要是我国主动缩小贸易顺差。在经历了2019年的贸易波折之后,预期2020年出口情况继续下滑的幅度有限。但是由于外围的金融风险与日俱增,美欧都存在金融危机的显著内因,所以在外贸方面明年还要做好风险预防工作,这就需要内需工作的进一步强化。
三、消费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处于全年最低水平。
2019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066亿元,增长9.0%。严格来讲前10个月的消费增长虽然稳定但并不乐观,这是国内需要重视的问题。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放缓至5.4%,处于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明显减缓与居民负债当前的高速增长,这对未来的消费会构成明显的压力,而外围因素又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积极扩张内需,这就需要国内加强居民收入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夯实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基础。
从消费、出口与投资三驾马车总体情况来看,在明年投资增长的情况下,出口与消费还是存在一些变数的,而在这两者之间,显然稳定消费更具有主动权,所以2020年国家在重视投资问题之后,还要重点从消费端加大力度,做好居民收入工作,这样才能令经济增长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本文系馨月(博客,微博)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人弗财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弗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