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高盛说大宗商品的牛市来了,那我们该买啥?
前段时间,高盛的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师Jeffrey Currie 表示,由于美元的持续疲软、通胀风险的上升以及政府额外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所带动的需求,将刺激大宗商品的牛市。
他提及: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的中断,导致几乎所有的商品市场都处于库存紧张的情况中,这样广泛的库存紧张一般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后期,这突显了目前市场所处的独特环境。
点评:
商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决定,价格上涨可能是由供给不足或者需求扩大两种导致。单纯供给不足导致的价格上涨,除非供给不足愈发超预期,否则如果没有更多的催化剂,上涨大概率只是短期的;而若是由于需求扩大导致的供不应求,随着需求的逐步扩大,商品的价格出现中长线趋势上涨的可能性更大。当然如果同时出现供给不足和需求大增,商品的价格上涨趋势会更加明显。
在大宗商品中,玉米、大豆这类农产品,由于需求相对稳定,所以价格的变化更多是来源于供给端的变化,例如天气变化引发产量大跌导致的价格上涨,这类上涨,随着产量的回升或者替代品的出现,商品的价格就会回落。而能源、工业金属和贵金属类产品,商品价格由产能和需求两侧共同决定,其更有想象力。
今年,大宗商品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的中断,出现了大范围的库存紧张,已经具备了供给不足的情况,若某类商品进一步出现需求扩大的情况,则其后续的上涨趋势能够更加确定。
下表列出了一部分的商品及其后续价格上涨的催化剂:除了玉米、大豆类属于产量下调导致的供给不足,其他几个商品都出现了需求的增长,是比较好的投资参考方向。
02、疯狂IPO之下,后市是否危机四伏?
上周,全球民宿龙头“爱彼迎 (NASDAQ:ABNB)”正式挂牌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涨幅超110%,市值超过万豪、希尔顿、洲际等知名酒店企业市值之和。纵观2020全年,IPO上市和打新逐渐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潮流。港股中京东、网易等巨头的回归,美股里贝壳、小鹏、理想等新势力的崛起,都掀起了一波波资本的狂欢。
不仅如此,今年新股的高定价和强涨势,动辄首日翻倍的盛况,也让不少投资者瞠目结舌。如此疯狂的IPO浪潮,在2021年还会继续延续吗?乘风破浪还是静待退潮?
点评:
首先,毋庸置疑今年一定是IPO的“大年”。无论从上市数量、募资规模,首日涨幅还是新股表现等等环节来看,所有人都是大赢家。据统计,截止12月16日,美股市场全年IPO数量371家,共募资金约1417.6亿美元,不仅远超2019年2倍以上,更是创下了近30年的历史新高!不仅数量之多,新股收益之高也是相当惊人。据统计,首日开盘破发的仅有44家,打新的胜利高达88.14%,首日开盘平均涨幅更是达到23.38%!
新股火爆说明此时市场的资金充沛,情绪高涨。但是,在极度疯狂的情况下,危机往往隐藏其中。
从历史数据来看,用IPO总募资额/当年GDP总值这个指标来衡量当年的IPO火热程度,对未来股票行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发现,本年该指标,与下一年标普500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该指标越高,当年的IPO越火爆,第二年的股票收益越低。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科网股泡沫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前一年,该指标都出现了极高值。
“当潮水退去,看谁在裸游”,如今该指标相比07年更高,所以我们认为后市需要保持谨慎!
从上市公司行动来看,今年美股上市的所有企业之中,已实现盈利的仅有不到20家,也就是说,有90%的企业都属于未盈利的亏损状态。另外,虽然今年的市场行情看似火爆,但是许多公司却不约而同地开始增发和减持行动。
就在本月,上市不到一年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几乎同时宣布增发募资近20亿美元;隔壁的老大哥“特斯拉”更是开启了年度第三次增发,融资50亿美元!一边是不断上涨的股价,一边是不断高位增发的企业,哪一方信息更多或许不言而喻。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今年的IPO火爆,半年后也就是明年,将迎来一大波的新股解禁潮,届时市场势必也将承受不小的考验。总而言之,IPO打新热或仍将持续,但是2021年潜在的均值回归情绪,务必需要时刻警惕。
03、如何看需求侧改革
每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大概会召开四次经济相关的会议,主要是对上季度的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季度进行部署。今年12月11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了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点评:
我们从需求侧改革提出的背景、未来政策走向和对资产的影响三个方面来看。
1. 背景上,需求侧改革的本质是优化需求结构,挖掘内需潜力,实质上是双循环中的一部分。经济增长围绕着外需、投资和消费的三架马车,我们从这几方面总结了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
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内需将成增长主要动力。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叠加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的驱动力减弱,且变得更加不可控。双循环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扩大内需是内循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需求侧改革的核心之一。
房地产行业存在挤占效应,需求结构有待优化。房地产的挤占效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投资和消费。在投资方面,房地产繁荣吸引过多资金流向该行业,进而减少了其它实体行业的投入。同样的,房地产相关度较高的消费占据居民支出部分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压抑消费。因此需求结构改变能有助于释放需求潜力,带动经济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2. 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看,货币政策上要防范房市资产泡沫过大,通过定向降准等精准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实体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则是要改变以房地产、传统基建为主的旧有思路,财政支出未来将更多地流向新基建建设、新兴科技补贴,以及就业医疗等民生资助,刺激消费扩张与升级。
3. 对资产的影响上看,需求侧改革有助于经济朝更健康地方向发展,新动力能更有效地拉动A股长期良性向上。板块层面上,在扩内需及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日常及可选消费行业将直接受惠。此外,需求侧改革是在原有供给侧基础上提出,两者密不可分,通过科技和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新需求,国家未来将继续着力于此。因此还可以关注新基建、科技等相关板块。
04、光伏产业迎来历史性新机遇
12 月 12 日,国家领导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提出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00GW 以上。
本次目标的宣布,提高了“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容量增长预期及确定性。预计光伏未来十年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点评:
本次习近平主席首次将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提升至25%,相较之前20%的原目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不止在中国,根据ClimateNews网站汇总的信息,目前共有约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了大家的共识。
作为清洁能源的光伏板块,今年也是股市的大赢家。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年初至今已上涨超80%;全球太阳能ETF(TAN)年初至今收益近200%。
政策的推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光伏的度电成本加速下行,相关行业即将走出补贴周期,全面实现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充足配电的“平价上网”。
过去十年,光伏的度电成本下降接近89%,截止2019年,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40美元/MWH,是全球发电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随着光伏度电成本的大幅下降,中标电价屡创新低,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凸显,竞争力增强。与此同时,成本的大幅降低,光伏对补贴的依赖逐渐弱化,过去受补贴政策扰动的周期属性减弱,进入良性发展。
此外,光伏在全球能源消耗中仅占2.6%(2019年数据),长期渗透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因此我们仍看好光伏板块的发展前景。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 - 在宣誓就职的第一天,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推翻了前任特朗普的政策。但在这些行政令当中,却唯独不见某条命令的身影:取消对伊朗石油出...
【美国原油】前一个交易日美油收盘52.87 ,上涨1.15%。基本面:伊拉克减产小幅提升油价前一个交易日原油高档整理守住51.8支撑,来自于伊拉克计划减产,而利比亚暴发工资纠纷导致...
周六,利比亚重启了一条将原油输送到该国最大出口港——锡德港的输油管道,此前该管道曾因原油泄漏而关闭,导致了利比亚的原油产量降至两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运营东部锡德港的Waha石油公...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