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公布,同比上涨3%。这是2013年11月以来,CPI再次迈入“3时代”。综合来看,多重因素推动CPI涨幅扩大。而细项来看,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近7成,成为推动物价涨幅扩大的主要因素。猪肉价格为何连月上涨?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4月份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影响,中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今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此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微信公号曾发表CF40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的文章《问题出在供给侧》。通过观察指标与分析数据,该文认为,猪肉市场供求两端情况,需求走势相对平稳,市场异动应主要源自供给侧变化。同时,文章也指出,我国生猪生产系统目前超负荷运转且透支了今后生产潜力。这也警示着,未来短中期价格上升可能进一步加剧或持续存在。(复习传送门:猪肉价格一路狂涨怪谁?一词之差折射高层判断变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我国猪肉供给线近期发生异动?今天推送的文章解释了其中一个原因,即:“南猪北养”政策在执行中局部偏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生猪产能阶段性下降。尤其是,高强度禁养区政策的推进使得“南猪”产能较快减少,与此同时,“北养”扩能无法继续跟上,使得2014年至2018年7月非瘟疫情爆发前全国生猪产能下降幅度过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今天较大的市场波动埋下伏笔。
“南猪北养”利弊探讨
文 | 卢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