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期债走势反复,全球两大风险因素——中美经贸磋商和
英国脱欧自10月以来出现局势扭转预期,市场避险情绪小幅降温,期债出现较大幅度回调。近两日期债价格小幅反弹,但预计反弹持续性较弱,短期或仍将回归振荡调整走势,中长期需要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债市的支撑效应。
市场避险情绪小幅降温
10月以来全球市场风险偏好略有回升,主要在于两大风险因素在近期出现拐点预期。上周英国首相
约翰逊与
爱尔兰总理会谈后,欧盟接受就新协议进入谈判的消息让此前的“无序”脱欧预期明显松动,英镑迅速反弹;中美经贸磋商同样释放双边贸易关系回暖信号,
美国暂停原定于10月15日生效的关税上调,中国同意增加自美采购
农产品(
000061,
股吧),预计至11月双方领导人会面前双方仍将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上付出努力,短期继续恶化的可能性较低。尽管上述两个事件本身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退,但预期的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避险情绪降温。
宏观经济基本面边际改善
近期我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基本面已出现部分边际改善,制造业与基建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仍有一定支撑。9月份制造业景气度尽管仍在荣枯线下方,但多数指标均有回升,新订单与生产明显回暖,尤其是受政策支持较多的小型企业景气度表现强于大中型企业,制造业投资的先行指标如工业企业利润也在三季度有小幅回升。受政策与资金的支撑,制造业企业景气情况四季度持续改善的可能性较大。
受《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在政策方面的指导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升的支持,基建投资增速得到温和支撑。后市考虑到LPR利率改革引发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作用,宏观经济基本面预期将有一定程度改善,中长期将压制
国债期货价格反弹。
节后资金未有明显宽松
国庆节前,因受到税期、季末月考核、节假日等影响资金利率偏高位振荡,节后资金短暂回流但未能持续,近两日货币市场再度呈现偏紧趋势,隔夜融出缩减明显。现券市场国债收益率自上上周振荡上行,中债5年期国债收益率站上3.04%,10年期国债收益率站上3.16%。
后市来看,我国货币政策仍难有明显宽松,主要在于经济数据边际改善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不足,且从我国央行高层表态来看,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其他各国央行降息周期下,守住降息空间尤为重要,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仍将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而非货币投放上,因此短期仍然难以见到宽松政策的出台,我国央行在操作上亦将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
人民币升值对债市影响偏中长期
除中美经贸磋商阶段缓和外,美联储近期开展的扩表行为导致近期中美货币政策预期差距扩大,人民币持续升值,离岸报价自上周的7.16附近回升至7.07附近。预计美联储在四季度仍有一次降息,而中美经贸磋商较大概率涉及货币协议继续抬升人民币升值预期。从历史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将导致境外机构在中国市场的债券托管有所上升,对债市构成一定支撑,虽然这一影响偏中长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境外机构近两年在国内市场上的配置速度和比重有明显上升。
综上,预计在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边际改善、货币政策难有明显宽松、避险情绪小幅降温的背景下,国债收益率即便出现短期回落也难以持续,近两日期债价格的小幅反弹同样持续性较差,短期内整体仍将延续振荡调整走势。但中长期需注意中外经济预期差与货币政策差别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外资加仓行为对期债价格的支撑。
(作者单位:宏源期货)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