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从基本面来看,部分生产线的意外冷修减少了区域供应压力,加之政策炒作下市场信心高涨,贸易商备货行情提前,供需短时有转好迹象。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终端需求有限,贸易商投机性备货难以大量流入终端,加之减产政策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而操作上建议短时以观望或波段操作为主,不建议跟风炒作。时间窗口可关注6月底至七月初的价格调整情况,届时表观消费将触底回升,可布局多单以期旺季行情。仅供参考。
一、行情回顾
近期部分生产线的意外冷修减少了区域供应压力,加之政策炒作下市场信心高涨,贸易商备货行情提前,供需短时有转好迹象。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终端需求有限,贸易商投机性备货难以大量流入终端,加之限产政策的落地情况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而操作上建议谨慎太对对待,不建议跟风炒作。从期价走势来看,价格经过连续拉升已出现调整需求,且近期政策面信息充分发酵,当前价格上冲动能有限,建议耐心等待价格调整后择机介入,时间窗口可关注6月底至七月初的价格调整情况,届时表观消费将触底回升,可布局中线多单以期旺季行情。
从基本面来看,高供给压力下需求同步释放,对现货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从消费量季节性周期来看,当前消费量已见短期顶部,且六月消费难有明显改善,而产量仍将继续增加,故六月供需矛盾将小幅扩大。
当前现货出库速度已有减缓,但厂家短时信心较强,受制于供需矛盾预期的增加,期价上方空间或受到压缩,当月或维持宽幅振荡行情。
1、中短期供给意外降低,全年供应仍偏稳定
回顾过去的两年,17年年末由于临时的环保检查,造成沙河地区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或未办领环保排污许可证等情况的9条生产线全部关停,约占当时全国运行总产能的3.8%,供给端的缩水是18年初期价受到提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后在行业高利润的吸引下,产能逐渐得到恢复,而部分到期生产线由于行业利润尚可叠加冷修成本的提高也选择了坚持生产,故而导致行业高产能问题几乎贯穿整个2018年,直至年末利润出现大幅度折损后,厂家才逐渐执行对到期生产线的冷修计划。因此,2018年的高额供给量在需求端无明显提振的情况下压制了年内玻璃价格的上方空间,供需矛盾的加剧使得玻璃期价难以形成有效突破。
今年以来,行业产能呈现出先减后增态势,截至目前,在产产能在震荡中得到部分恢复,行业供应能力仍旧居于近年来的相对高位,从统计数据上来看:
综上所述,当前行业在产产能仍居历年高位,但6月份多条生产线的意外冷修较大幅度的缓解了行业的供应压力,淡季供需结构得到改善,且中期供应偏稳定概率较大。2、需求端超预期释放,4月后出库明显好转
从玻璃行业表观消费量上来看,进入4月后消费量表现持续超预期,行业需求端得到快速释放,虽阶段供应居于高位,但快速释放的需求仍能给予价格充分支撑,进入六月后,需求受季节性影响出现回落,但其绝对值仍居于历年高位。如图中所示,6月初开始消费量受季节性影响出现回落,该情况将持续至7月上旬左右,此时表观消费达到阶段性底部并开始快速增长,其原因主要在于淡季过后的贸易商积极采购引发的备货行情,此时终端需求释放速度尚未达到高峰,但贸易商的积极备货却可以使得生产线库存快速消化,市场氛围继续好转。但从目前来看,6月份由于生产线的超预期冷修和政策端的频繁干扰,导致市场氛围相对火热,贸易商备货积极性普遍较高,特别受到政策端不确定性干扰的部分区域,生产线库存消化速度较快,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该部分消费仅为贸易商备货的投机性需求且尚未流入终端,故而从一定程度上透支了7月上旬的部分需求。从中期来看,6、7月份需求虽被平滑呈现出淡旺季不明显的特征,但从年后的需求表现来看,19年需求释放远超预期,若后期需求增量相对稳定,叠加减产导致的供应端降负,则中短期供需结构的转好有望支撑价格进行突破。
三、近期市场展望
【近期利多】
1.从目前生产企业的整体库存情况看,整体库存偏低且产销仍超100%。
2.五月份集中点火的生产线部分仍没有正式引板,故产量尚未有效释放。
3.华南地区部分生产线熔窑出现事故而停产,部分北方地区生产线有一定的政策调整,供应预期减少。
【近期利空】
1.五月份生产线集中点火,中期供应压力有所增加。
2.玻璃消费量阶段性高点出现,6月终端需求难以大幅回升。
【风险提示】
当前现货出库仍较好,厂家短时信心较强,若限产政策最终落地,则将影响部分区域供应量,贸易商备货行情提前,7月需求将有部分转移至6月,期价回调幅度或受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宗内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