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期货 > 正文

CPI创15个月新高,鲜果和猪肉是两大推手!万民期盼的“水果自由”到底何时能实现? -期货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2:28:1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5月CPI、PPI昨日出炉。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15个月新高,鲜果和猪肉价格的上涨是重要推手;P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自今年3月
  5月CPI、PPI昨日出炉。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15个月新高,鲜果和猪肉价格的上涨是重要推手;P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市场对通胀的关注也在升温。至此,我国CPI涨幅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2时代”。


CPI创15个月新高,鲜果和猪肉是两大推手!万民期盼的“水果自由”到底何时能实现? 5月水果价格同比上涨26.7%,“水果自由”何时能实现?

今年以来,鲜菜、鲜果、水产品价格上涨态势明显,春节后虽有小幅回落,但4月份又显著回升,加之猪肉价格的反弹,成为影响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看,5月,鲜果价格、猪肉价格、鲜菜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6.7%、18.2%、13.3%,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14.8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分别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0.38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


CPI创15个月新高,鲜果和猪肉是两大推手!万民期盼的“水果自由”到底何时能实现? “在食品价格中,鲜果、猪肉、鸡蛋和禽肉的价格同比涨幅均较上个月扩大,鲜菜价格环比涨幅虽下降、但同比涨幅也仍在上涨。影响CPI同比增速的八大分类呈七涨一跌,只有交通和通信类的价格出现同比负增长,对CPI起压制作用。”中国国际期货(博客,微博)高级研究员汤林闽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其中,5月鲜果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同比上涨26.7%,涨幅比上月扩大14.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在食品类中影响CPI涨幅最大。

分析5月水果价格大涨的原因,一德期货宏观分析师肖利娜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果供应不足,导致供不及求是主要原因。

“考虑到去年由于天气原因,苹果、梨等主要水果在开花坐果季遭受寒流影响,使得坐果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减幅达3成以上。而果树由于种植条件影响,春节以来的水果供应主要是靠去年库存,而减产必然导致库存不足,随时间推移,5月库存更少,从而造成价格的大涨。”肖利娜说。

具体到各类水果的价格涨幅,国都期货研究所总监罗玉表示,5月苹果、哈密瓜、鸭梨等水果价格单月涨幅均超过了30%。

那万民期盼的水果降价何时才能到来?

市场人士纷纷表示,5月份,大量的新水果还未上市,随着6月份时令水果的陆续上市,“水果自由”可期。

肖利娜表示,桃、早熟苹果、西瓜等水果从6月开始陆续成熟进入市场,在供应改善下,同时伴随多样性水果形成替代,水果价格也会有所回落。由于6—10月是水果集中上市时间,重点水果的平均批发价一般也呈下降趋势,由此“水果自由”也将不会成为奢望。

罗玉则认为,从历史规律来看,鲜果价格在6月大概率回落,但从今年6月至今的日度数据来看,农业部7种重点监测水果价格虽有小幅回落,但整体仍处于高位,预计6月鲜果价格涨幅会有小幅放缓,但“水果自由”仍需等待6月底换季水果的上市。

“6月起夏令水果上市会逐步加快,当消费者将购买集中到新上市水果,且新上市水果供应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之际,鲜果价格整体向下可期。”汤林闽说。

CPI虽已处全年高点,但不必过分担忧通胀升温

国家统计局6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2.7%,创15个月新高。

不少市场人士表示,5月CPI符合市场预期,或成全年高点,下半年主要关注猪肉价格的上涨。整体上,通胀大幅上行的局面很难出现。

申万期货研究所分析师唐广华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CPI翘尾因素维持高位,短期内CPI仍有继续上行的可能;从长期来看,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较多,对后期猪肉价格影响较大,加之人民币小幅贬值和加征关税也会推升通胀,物价不确定因素将有所增加。

“但也要考虑到,6月初汽油、柴油价格下调幅度超过5%,或带动6月份CPI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且随着PPI的逐步回落,CPI中非食品价格仍可能面临走低,尽管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周期,但发生通胀的可能性较小,暂时不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唐广华说。

汤林闽还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CPI同比增速近三个月一直处于“2时代”且持续上涨,通胀压力有所体现。短期内,食品价格对CPI仍会维持一定的推涨压力。

“但同时也要看到,食品价格上涨有许多是季节性冲击引发,不会持续。此外,波动相对较低的核心CPI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5月份同比增速跌至1.6%,说明物价长期、全面上涨的动能并不存在。故年内通胀短期依然会承压,可能会更接近3%关口,但长期通胀压力会稳定在一个限度内,CPI同比增速年内将不会突破3%的水平。”汤林闽说。

PPI 方面,罗玉表示,5月原油、金属等工业品价格全面走弱,生产资料价格、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双双回落,工业通缩压力仍在,在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随着翘尾因素的减弱,PPI在下半年或继续回落。

在唐广华看来,在全球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背景下,近期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相对弱势,预计6月份之后的PPI将继续回落,下半年有可能由正转负,面临通缩。

“但也要关注积极经济政策对对需求拉动企稳的拐点出现,届时工业品调整压力将会缓解。”肖利娜说。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