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000061)有效供给。会议指出,抓好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充裕供给,是稳物价、稳预期、保民生的重要基础。对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促进扩大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要抓好粮食夏收和收购工作,加强夏种夏管,夯实秋粮生产基础,针对今年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危害较大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二要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生猪生产恢复工作,鼓励补栏增养。加强禽肉、牛羊肉等生产,多举措增加肉类供应。三要抓好大豆等油料生产,保障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稳定价格水平。
5月24日至25日,李克强在山东考察途中,临时停车走进一家水果店,询问水果涨价情况和原因,他叮嘱随行的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说,现在市场供求总体平衡,要关注部分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产品价格变动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供应充裕、价格合理。在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再度指出,要保障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稳定价格水平。
近期,国内生猪与猪肉价格整体已高位企稳,上涨的态势已趋于缓和,关键因素是国内肉类消费随着夏季的到来已进入淡季,同时水产品及禽类产品供应充足。
针对夏粮收获与收购而言,由于今年的天气条件较好,今年我国小麦产量与质量预计是“双提高”。据了解,截至昨日,全国冬小麦收获面积估计已接近1.5亿亩,收获重点区域已北移至河南中北部、山东、河北一带。另外,安徽省已率先启动小麦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
集中新增供应来了,农副产品价格将整体回落
目前,国内新季早熟瓜果正在大量上市、大豆与豆粕库存充足且需求低迷、临储粮食大量出库、夏粮预计丰收,这均将引导农副产品价格整体回落。
特别值得市场关注的是今年新季苹果、梨、大枣、葡萄等生产形势较为乐观,当前苹果等已完成了疏果、套袋等工作,预计产量将远远高于因灾减产的去年,预计未来供应充足。
从大豆、豆粕市场供应与需求情况分析,市场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引起价格上涨的导火索是中美互相加征进品商品关税。由于美国是我国的主要大豆进口国,因此市场担心未来国内大豆、豆粕供应可能会趋紧、成本会上升。不过,由于下游需求低迷,加之豆粕期价等每吨已经上涨500元左右,动力已基本耗尽。与此时同时,当前有关机构正在加大临储玉米、稻谷、小麦的竞价销售力度,敞开供应与降价促销肯定会对豆粕价格等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