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修改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交易和申赎细则,将商品期货ETF纳入“T+0”交易范畴。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商品期货ETF加快落地。
近日,深交所修改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交易和申赎细则,将商品期货ETF纳入“T+0”交易范畴。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商品期货ETF加快落地。
深交所日前发布关于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交易和申购赎回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通知,主要修订内容均围绕着将ETF纳入T+0范畴。
此次修订共涉及三处修订增补。第一,明确了商品期货ETF的卖出规定。投资者当日通过竞价交易方式买入的“债券ETF份额、黄金ETF份额、上市交易的货币市场基金份额、跨境ETF份额、跨境LOF份额和商品期货ETF份额”,当日可以卖出。以大宗交易方式买入的上述ETF,当日可大宗卖出,或者次一交易日竞价卖出。其中,商品期货ETF部分是新增内容。
第二,明确了商品期货ETF的申赎规定。当日竞价买入商品期货ETF的,当日可赎回;若当日大宗买入的,则须待次一交易日赎回;当日申购的ETF份额,在交收前不得卖出或赎回。
第三,细则还专门对商品期货ETF新增了定义条款,即“以持有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设立的商品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商品期货合约为主要策略,以跟踪商品期货价格或价格指数为目标,使用商品期货合约组合或基金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申购赎回的ETF。”
“T+0”交易制度在国内算是比较成熟的制度。比如,2015年1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对跨境ETF和跨境LOF实施“T+0”交易制度。同时,深交所也修改了“T+0”交易的跨境ETF名单。
“T+0”交易制度正式实施后,游资快速涌入,并推动成交量攀升。其中,不少跨境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急速上扬,出现了隐性溢价。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资金的流入,有助于增强这些跨境基金的交易活跃度,并有效增加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
此项细则的公布,让商品期货ETF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据了解,早在2014年,证监会就公布了关于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的征求意见稿。2016年,多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商品期货类基金,但均未获批。
截至目前,从最新的基金审批列表可以看到,共有10只商品期货类基金在排队等候审批,这些基金分别来自6家基金公司,其中4只产品来自华夏基金。而最早提交申请材料的是大成基金,距今约有2年时间。商品期货ETF迟迟未获得审批,而交易所规定“先行”,提前制定商品期货ETF的交易规则。有业内人士表示,深交所此举是为商品期货ETF的落地铺路。
业界普遍认可商品期货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美国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发行的ETF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有超过100亿美元是与商品和商品期货相关的ETF资产。景顺投资大中华区ETF总监黄婉君曾表示,商品和商品期货ETF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同时对冲通货膨胀。
此外,商品期货ETF还能增加投资人投资期货市场的选择。有些投资人不能直接投资期货市场或衍生品市场,因此会凭借其他渠道来投资。相比之下,ETF管理成本低、流动性好、透明度高的属性,吸引了更多投资者使用ETF方式投资资本市场。
有业内人士还提出,光有交易所的细则还不够,商品期货ETF的发行关键还要看证监会的审批。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刘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