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外汇市场上演了一场“史诗级”“闪崩”。盘中多个货币对突然大跳水,其中,美元/日元一度崩跌逾430点,创下自2016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澳元/美元短线闪崩近300点,触及2009年3月以来低点,这是澳元历史上盘中最大跌幅。
图片来源:零对冲
外汇市场出现“闪崩”通常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重大突发事件,二是市场交易本身因素。分析本次澳元闪崩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有几个方面组成:首先,苹果公司的利空成为市场异动的“导火索”,也是这次汇市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此外,澳大利亚市场的交投清淡,又处于流动性最差的时期,一些小问题就因此被拉大,影响到货币的波动;还有就是日本散户投资者的推动,毕竟澳元和日元都是散户交易中最活跃的货币;同时,日本休市、算法交易等因素也都是市场“巨震”的背后推手;而1月2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降至49.7,差于预期50.2,为2017年5月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令澳元承压。
反观澳洲国内经济,澳央行在2018年12月4日公布利率决议上维持利率不变,并重申低利率为经济提供支撑,这是澳央行自2016年8月后逾两年维持利率不变,加之澳大利亚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2.8%,大幅差于预期按年增长3.3%。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澳洲房价平均下跌4.8%,为十年来最大的跌幅,市场忧虑房价下跌可能导致财富下降,家庭支出削减将抑制经济增长,澳洲国内经济低迷令澳央行进一步降息预期升温。
此外,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3年期、5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出现倒挂,美国收益率曲线走平暗示市场仍预期美联储短期内有加息可能,若澳美息差进一步扩大,料将为澳元兑美元提供进一步下行动力。
展望澳元未来走势,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澳元虽然近期表现比较疲软,也不太可能跌跌不休。市场普遍预计,澳元将从低点慢慢恢复。不过,澳元能否有起色,一个关键因素是要看中美贸易谈判能否有所进展,这也是改善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情绪的先决条件。
澳元是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世界第五大交易货币,约占世界外汇交易市场总量的6%,其走势动态备受市场关注。从历史上看,澳元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其流动性高,有较大市场炒作空间。此外,澳元还通常被视作人民币的替代货币。
针对澳元面临的走势风险,投资者可以考虑利用芝商所旗下的澳元/美元期货(合约代码:6A)。该合约是市场上增长最快的货币期货合约,可提供黄金、煤炭、矿物和采矿市场相关的风险敞口,同时具有流动性充分的市场灵活交易、中央清算产品的资本效率、曲线提供直接和价差交易机会、所有外汇产品提供保证金效率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