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2日举行的“第15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东北证券(00068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博客,微博)表示,疫情的后续影响还在继续,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还未解决,而且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特别关注供应链安全。
付鹏提出,通过梳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会发现,它像极了一个50岁的中年男性,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这些基础病就是过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而突发的疫情,就像这个中年男性突然得了脑梗,被送进了ICU病房。全球经济会从ICU病房中走出来,但基础病如影随行,“我们关注的并不是经济本身的结构,而是有没有‘肾上腺素’,只要有了‘肾上腺素’,原则上来讲,总需求曲线不管疫情如何都能恢复。”
付鹏分析认为,疫情以来,全球的总需求曲线有以下特征:
第一,疫情应对跟当年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没有搞加杠杆、大水漫灌,不会再看到2008、2009年之后大规模加杠杆推动总需求外扩的情况。
第二,大量的海外订单向中国转移。中国的疫情可控和西方疫情的失控最后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西方总需求全面向中国转移,“中国承担了自己总需求的恢复加上海外总需求的转移部分,也就是全世界的蛋糕并没有变大,但中国切的蛋糕更大了”,造成了中国创纪录的贸易顺差。
对创纪录的贸易顺差,付鹏认为,短期看是好的,“有可能在其他的超越经济层面上会形成对中国最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
据分析,中国的大量供应链对外是敞口的。在需求曲线外扩、供应链内收的情况下,可能会看到一个结果,就是假如海外没有进一步的财政刺激,外部的总需求曲线回归,中国保持自己的需求曲线稳定,但是价格仍然会更偏多的,而这种影响60%-70%将会表现在供应端。
“供应链的特征是,上游供应链竞争越是激烈的,价格比重越低;上游供应链越是寡头垄断的,价格越高。”付鹏以原油为例,指出上游的竞争充分,即便是供应上收紧,价格的重心仍然偏低。而上游产业链变得更加集中时,供应的扰动对价格的幅度影响就会巨大无比。“在大宗商品世界里,由供应造成全世界巨大冲击的,就是石油美元体系建立以前的中东,导致了当时最主要的全球生产环节美国出现了严重的滞胀。”这对当下的中国有参考意义。
付鹏认为,随着全球贸易链竞争的升级,供应链层面上的竞争也在加剧。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供应链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