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期货 > 正文

与实体经济共成长 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期货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0:59:1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砥砺三十年 奋进再出发’——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编者按从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至今,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已走过30年历程。从最初的现货交易到远期交易,再到199

“砥砺三十年 奋进再出发’——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从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至今,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已走过30年历程。从最初的现货交易到远期交易,再到1993年推出期货交易;从开业的5个农产品(000061,股吧)到目前品种涉及粮、棉、油、、果和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从开业当天成交927手,到今年6月的日均超过600万手;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报春鸟”,到现在成为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衍生品市场。30年间,郑商所不忘初心使命助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作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即日起,推出“‘砥砺三十年 奋进再出发’——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系统梳理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诞生,中国期货市场的建立,到郑商所30年来不断自我完善创新发展,发挥市场功能作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点滴。

A助力企业有效抗“疫”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遭受了一轮严峻考验,郑商所则在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的过程中,运用期货特有的功能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是期货市场基础功能之一,越是现货市场波动剧烈的时期,功能发挥也往往越充分。”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以今年为例,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链运转不畅,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实体企业现货流通不畅,经营风险陡然增大。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保持正常开市、市场平稳运行的状态,为相关商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经营发挥了独特作用,贡献了“期货力量”,同时,实体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市场总体成交、新开户数、法人客户成交持仓量占比等指标都有较大提升。

除了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外,郑商所还在缓解企业生产流通等方面提供了帮助。郑商所相关人士介绍说,商品期货实物交割是期现价格收敛的保证,顺畅的交割流程也为实体企业提供了额外的购销渠道。在现货市场因各种原因流通不畅的情况下,期货市场补充购销渠道的作用更为突出。以动力煤为例,动力煤期货是国内实物交割量最大的期货品种,历次主力合约均发生交割,截至2020年6月份,累计交割27次,参与企业105家,交割量合计1381.5万吨。

据了解,疫情期间,浙能集团旗下浙能富兴燃料公司利用动力煤期货买入套保,建立虚拟库存,在锁定用煤成本的同时,动态配合现货库存变化,择机交割填补现货供应缺口,及时补充了库存,缓解了保供压力。该集团相关负责人甚至比喻说,郑商所已成为集团除了“动力煤四大家”之外的“第五大供应商”。这其中隐藏的含义不仅仅是电力企业通过期货交割、库存管理等方式丰富了经营手段,更是相关产业对衍生品工具认知的提升——更为立体的生产经营模式,让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健,让产业链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

由于企业生产需求存在多样性,期货市场也因地制宜地为企业提供结合自身实际困难的方案,例如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等。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问题一直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银行贷款资质要求门槛较高,通过现货仓单抵押又面临货权变更、货物价值变化等问题。一些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的标准仓单进行抵押融资,可以通过充抵保证金、回购融资、质押融资等形式盘活资金。这不仅是因为期货仓单有交易所信誉的背书,更重要的是期货交易机制和仓单属性对仓单自身价值的锁定,银行等机构的放款资金安全性可以有效保障,企业也可以解决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随着场外仓单交易业务的不断推进和银行资金的进入,越来越多企业通过仓单质押等方式缓解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方面,郑商所的棉花期货表现突出。2019年年底以来,棉花注册仓单量折合棉花在100万吨上下,居市场首位;今年疫情期间,上海纺投贸易公司利用期货市场标准仓单交易,与相关银行对接,开展买断式回购业务,以3.915%的较低利率获得融资款,获得流动资金超过7亿元,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

据了解,在疫情期间郑商所通过不断创新市场服务形式,针对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邀请行业专家现身说法,就企业如何利用好期货市场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加强市场服务,想企业所想,供企业所需。通过增设交割厂库、增加临时存货点、降低交割成本、调整仓单保函比例等方式,便利相关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面对本次疫情,期货市场包括郑商所贡献的“期货力量”只是30年发展进程中的一页。

B肩负多年市场化改革重任

如果说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实体企业再次尝到了期货市场的“甜头”,不如说这一切源于期货市场建立的初衷——发挥其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作用,服务实体经济。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讲起郑商所的发展历程。早在1988年,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顺畅粮食流通体制,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就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探索期货交易”。可见服务国家改革进程、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探索起步的初心。1990年,改革低潮之时,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新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由现货起步、引入期货机制,旗帜鲜明地传递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的信号。1993年,改革提速之后,在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基础上郑商所挂牌,正式推出期货交易。

“1995年,也是郑商所成立的第5个年头,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郑商所探索出新中国第一部既符合国际期货一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创新意义的期货交易规则,为中国期货市场整体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模板。”这位业内资深人士说,目前国内期货市场所有的交易规则和主要制度规定都来源于此。同时,在市场文化建设和配套上,郑商所还推动出台了第一部地方性期货法规——《河南省期货市场管理条例》,推动创办了最早的期货行业专业报纸《期货导报》(今《期货日报》)。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过程中,现货市场发展不充分、不规范,存在市场信用体制不健全、价格机制未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但具有高度组织性和规范性的期货市场,则为现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效的目标指向。有效促进了现货市场的市场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的提升。

2019年,红枣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交易。多年以来,红枣现货市场缺乏权威价格,在红枣期货上市后,郑商所联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开展了红枣现货价格的监测,并于2019年11月27日正式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官网发布,完善了市场价格体系。

与之类似的还有甲醇市场。国内传统主流汽运方式运输半径通常在500公里,在“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流通格局下,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甲醇期货上市后,通过合理实物交割制度设计,彻底解决买方违约风险,以“汽船联运”模式将我国甲醇运输范围拓展至2000公里以上,成功打通了“内蒙-环渤海-华东-华南”运输线路,进一步促进了区域间供需平衡,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形成。

与红枣和甲醇期货一样,通过发挥“期货力量”带动现货产业进行改变的成果比比皆是。不仅如此,期货市场通过不断贴近现货市场,将期货标准和现货习惯对接,用“标准化”的服务给现货产业带来便利。“上市一个品种,服务一个行业”,这是郑商所不断拓展自身服务广度和深度的目标。

2004年上市的棉花期货是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上市的第一个新品种。至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此后,郑商所面向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截至今年,郑商所共上市交易21个期货品种和6个期权——衍生品工具数量国内最多,广泛覆盖粮、棉、油、糖、果和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其中PTA、甲醇、玻璃、硅铁、锰硅、纯碱等6个品种为全球首创,主要品种期现货价格相关性良好,“郑州价格”的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有力带动大宗商品市场的现代化发展,助力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C服务国家政策及战略实施

从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至今,郑商所已整整走过30年,从最初的现货交易到远期交易,再到1993年推出期货交易;从开业的5个农产品到目前品种涉及粮、棉、油、糖、果领域,以及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从开业当天成交927手,到今年6月日均成交超过600万手;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报春鸟”,到现在成为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衍生品市场。30年间,郑商所不断完善期货品种体系加强市场建设,持续贴近市场开展创新服务,贴近现货市场不断完善合约规则制度,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作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例如服务供给侧改革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投身脱贫攻坚实践和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

据这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截至目前,郑商所主要品种价格发现功能良好,多数品种期现货价格走势保持较高一致性,超七成品种的期现价格相关性系数在0.9以上,远期价格指导意义重大。如白糖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长期保持在0.95以上,“风向标”作用良好,国内重要的生产、进口加工和贸易企业,都将白糖期货价格变化作为现货销售策略制订的依据,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销售策略和价格。

据了解,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逐步去产能过程中,产品价格波动性增强,同时价格在企业成本线之下的时段拉长,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更加强烈,需要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经营。以PTA为例,2012年后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产能利用率在2014年触底,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一方面推动许多PTA落后产能关停,另一方面头部现货和贸易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仓单交易等业务稳定经营,横向、纵向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也持续抬升,一定程度上自发实现了市场化“去产能”过程。

在助力去库存方面,许多行业连续生产要求较高,为保障正常生产需要囤积大量原料,占用库容和资金。在相关期货产品上市后,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目标库存管理,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随时调整企业库存水平,避免累积太多现货库存。比较典型的是纯碱,对于玻璃企业而言,纯碱短缺导致的冷修费用高达四五千万元,为保证连续生产囤积的大量纯碱占用库容、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这也是产业企业呼吁上市纯碱期货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近些年,PTA期货仓单注册量屡创新高,分散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社会库存以仓单形式显性化。期货仓单成为聚酯企业库存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有效降低了行业存货成本。据统计,聚酯企业的PTA库存逐步从10天左右降至4天左右。截至目前,PTA、菜籽油、菜籽粕、纯碱等品种的期货仓单为通用仓单,类似银行存款可以通存通兑,生产企业可以在临近的交割仓库注册仓单并在下游客户附近的交割仓库注销仓单,以解决运输难题,降低物流成本。2016年至2017年,共有57家产业客户注册PTA仓单逾42万张,折合现货214万吨,87家产业客户注销仓单,仓单注册量和仓单业务参与客户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D脚踏实地服务涉农企业

该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期货市场发源于农业也服务于农业。期货市场集中公开竞价,及时汇集和反映大量相关信息,形成前瞻、权威、透明的期货价格。农产品期货价格一经产生,便实时、免费提供给市场,缓解中国农业“小生产、大市场”格局下买卖双方间、地区间信息不对称、传递效率低等问题,有助于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比如,2017年年底苹果期货上市后,次年苹果收购季出现灾情,各地苹果收购价较往年提前14天进入稳定期,市场效率显著提升,果农也依靠期货价格提高了议价能力。

此外,通过期货套期保值,涉农主体能够有效转移其面临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稳定生产经营活动。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各产业链利用期货市场衍生出多种灵活的贸易方式,如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企业经营方式进一步丰富。

期货仓单的金融属性也为涉农企业融资开辟了思路。期货标准仓单质押给期货交易所,手续费折算年利率仅0.9%,能够有效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以近五年为例,白糖、棉花、菜籽油、菜籽粕、强筋小麦等品种期货仓单累计申请充(折)抵金额(按5年间各品种平均价粗略计算)分别达613.64亿元、794.27亿元、163.11亿元、8.43亿元、6.34亿元。

保险+期货”是郑商所发挥市场功能,服务“三农”的又一主阵地。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以来,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共立项78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等品种,累计覆盖新疆、甘肃、陕西、山东、湖南、河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国家级贫困县38个,涉及农户近10万户。数据显示,2017—2019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赔付金额共计7000余万元,平均赔付率接近70%,其中,2019年陕西富县参保果农共1780户,涉及果园2万亩,最终产生赔付1800万元,5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受益362万元,户均达7000元左右。

E不断延伸期货市场影响力

民营经济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元素。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自然绕不开这个话题。数据显示,近3年来民营企业参与郑商所期货交易的情况较好,绝大部分品种直接参与交易的产业客户中近九成为民营企业。其中,参与棉花期货的民营企业数量最多,达939家。

期货市场服务民营经济,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PTA产业。PTA即精对苯二甲酸,是纺织领域重要的化纤原材料。PTA期货于2006年在郑商所上市,是国内期货市场第一个化工类期货品种,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的PTA期货产品。

据悉,2010年前国内PTA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其倡导价和月结价是现货市场主要定价依据。2007—2013年,全球PTA产能稳步快速发展,平均增速在9.5%以上,同期中国的PTA产能增速达到20%以上。在2011—2013年这几年,中国PTA产能出现爆发式增长,民营PTA企业产能快速扩张,翔鹭石化、逸盛石化、恒力石化(600346,股吧)等相继扩产,中国PTA产能历史性突破4300万吨,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PTA生产国。随着产业大发展,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始灵活利用期货市场开展“期货价格+升贴水”的点价交易模式。

伴随着产业发展的是PTA期货不断走向成熟,延伸自己的影响力。上游来看,我国近五年PX进口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随着PTA期货的逐步成熟,PTA期货价格已经成为PX亚洲合约价格谈判中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国外厂商“一统天下”的定价格局发生变化,主动权开始向国内PTA企业倾斜;下游来看,2019年聚酯瓶片产量中有35%销往国外,PTA期货改变了聚酯瓶片“靠天吃饭”的局面,国内厂商与外商展开年度订单合同谈判时一致参照PTA期货价格,避免了恶性竞争。

2018年PTA作为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目前英国石油、高盛、意大利GSI公司、嘉能可和摩科瑞等国际知名企业,均已参与PTA期货,可以预期,未来其国际定价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相信期货市场发挥功能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