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pop_ad { opacity: 0; }
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中远海发(02866)或买下胜狮资产(00716) 中集(02039)、中远30年后重回竞争赛道? 提供者 智通财经

[2021-01-29 11:34:2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在时隔23年后,在集装箱制造这一产业上,中集集团(02039)、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集团”)或会重回到竞争赛道上。造成这一竞争局面的形成,源于新近的两大事件:新加坡胜狮货柜(0

在时隔23年后,在集装箱制造这一产业上,中集集团(02039)、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集团”)或会重回到竞争赛道上。

造成这一竞争局面的形成,源于新近的两大事件:新加坡胜狮货柜(00716)拟35亿至40亿元出售5家在中国境内的集装箱附属公司;中远海集团旗下中远海发(02866)的2018年年报。

于前者,业内从2018年即盛传中远海发将会成为新加坡胜狮货柜的最终接盘方;于后者,2018年中远海发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79.25亿元,占据总营收的近一半之数,而32.84%的增速亦为三大业务板块之最,此一增速亦居冠全球五大集装箱制造商。

胜狮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中远海发旗下寰宇物流为全球第三大,也就是说,纵使不收购胜狮,寰宇物流已与中集集团开始形成正面竞争态势;而倘是一旦收购成功,则将成为仅次于中集的集装箱制造商,并开始挑战中集连续23年的全球销冠纪录。

3月28日,麦伯良——这位中集集团掌门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一直在关注胜狮货柜资产出售事项,但由于中集目前集装箱业务市场份额约45%,再收购资产会触及中国反垄断法,公司无意继续拉升集装箱业务的市场份额。

有意思的是,中远海集团为中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一俟中远海发接触胜狮,则中集集团自然成为本次收购行为的重大利益攸关方。

30岁胜狮出售引发的故事

航运界的人没有想到,张松声——这位胜狮母公司新加坡太平船务的掌舵人,最先出售的不是太平船务,而是胜狮。

在2017-2018年两年间,太平船务屡传出售传闻,但均被张松声直言辟谣,“绝对不会卖!这是我从我父亲那里继承的一家50年的家族企业,我们希望把它继续经营下去”。

在太平船务仍在出售舆论漩涡中的时候,胜狮却被摆在交易的台前。继2018年7月成功出售惠州制造工厂后,今年3月胜狮在中国的5间公司(主要是三家制造工厂)又被放在交易的公告里。

成立于1988年的胜狮货柜,在第二年即建立了自己第一家集装箱工厂,并于1993年在香港上市。数据显示,胜狮货柜旗下11个工厂超过100万TEU的年生产能力,雇员约9000人,是仅次于中集集团的全球集装箱制造商,占据2018年1季度全球集装箱制造市场的20%。

张松声和太平船务没有透露何家企业将会成为胜狮货柜的新主人,但诸多证据均将下家指向了中远海发。此前,多位航运人士即对智通财经APP透露,中远海发入主胜狮货柜的可能性最大。

有意思的是,此前关于太平船务的出售,市场亦解读为最终受让方或为中远海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对媒体称,“中远海运希望继续扩张规模,而太平船务是其进入区域市场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是非洲的市场。”

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源自于双方多年关系紧密的合作关系,亦发韧于中远海发做大做强集装箱业务的诉求。

智通财经APP获悉,多年来,中远海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与太平船务互为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如张松声为中远海控独立非执行董事;2014年8月12日,在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合并前,中海集团与太平船务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年初市场即传出中远海运并购太平船务的传闻,至8月“互换”6艘船,再次触发“并购”传闻。

2016年2月,中远和中海正式合并。中远海发定位是中远海集团旗下航运金融产业平台重要主体,努力打造成为中国领先、国际一流、具有航运物流特色的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商。

但自重组转型以来,集装箱制造业务目前是中远海发公司销售收入、利润的第二大业务。中远海发2017年的集装箱制造业务收入为59.7亿,占全公司收入的36.5%;2018年集装箱制造业务收入为79.25亿元,直逼第一大租赁业务的103.8亿元,32.84%的增速远超另外两大板块。作为比较,租赁业务与2017年持平,投资及服务板块增速为7.8%。

数据来源:中远海发2018年年报

数据来源:中远海发2018年年报

细分来看,航运租赁、集装箱制造是中远海发营收的主要来源,前者占了55.5%,后者为42.4%(2016年该业务的营收占比为9.6%),但利润贡献角度却不可同日而语。

航运租赁、集装箱制造、金融投资毛利贡献占比分别为80.9%、12.8%、6.3%。在毛利率方面,集装箱业务与营收地位不相匹配,航运租赁、集装箱制造、金融投资毛利率分别为33.7%、7%、67.6%。

集装箱业务收入攀升背后,是产能的急剧扩张。位居行业第四的寰宇物流,近两年攻城拔寨,2017年集装箱年销售量从前一年的不足20万TEU飙升至近50万TEU,迅速跃居行业第三。2018年这个数据为61.56万TEU,与胜狮货柜差距进一步缩小,并直追行业第一的中集集团,成为过往三年集装箱制造行业的明星。

这样的增速与整个集装箱制造业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从第三方咨询机构德鲁里的数据表明,从2014-2017年集装箱行业产能利用率几乎大多数年份均在50%左右。由于行业供过于求的竞争态势,过往三年中,集装箱行业逐渐关闭了至少8家工厂/9条生产线。

2016年以来集装箱行业关闭工厂一览

如若一旦收购胜狮成功,则中远海发将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集装箱制造商,遥遥领先第三名,且依照目前的增速,未来有可能超越中集问鼎冠军位次。

资料显示,胜狮出售的五家全资公司为:启东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启东太平港务有限公司、青岛太平货柜有限公司、宁波太平货柜有限公司及胜狮货柜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这五家公司业务包括制造干货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及冷藏集装箱、提供集装箱码头服务以及提供集装箱制造技术及研发服务,核心业务是位处青岛、启东和宁波的三家集装箱制造工厂,总产能为78万TEU,占据胜狮2018年135万TEU总产能的57.8%。

胜狮拟出售工厂投产时间一览

如若收购成功,则中远海发的集装箱制造产能超过139万TEU,占据全球需求量近1/3。胜狮则滑落到第四名位置,与第三名的新华昌相差近17万TEU。当然,不排除未来胜狮出售更多工厂的可能。

不过,考虑到胜狮的三个工厂特别是宁波和青岛工厂建成年代超过20年,未来会需再投入资金进行技改。此外,如果此趟收购一矣成行,较高的收购资金会放大中远海发的买方负债率。

合并重组以来中远海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览

23年后或重回竞争对手

如若最终胜狮花落中远海发,这也将其与中集的同业竞争问题送递到了公众面前。

一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远海发的董秘俞震解释,两者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因为中远海发并非中集的控股股东,中远海发和中集集团的业务都非常多元化,“造箱”并非唯一,因此两者并不构成法律、法规界定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同业竞争关系,而是纯市场竞争关系

但这并不能减轻市场的疑虑。

注:来源深交所互动易

胜狮2018年营收141.6亿元,若将胜狮和中远海发的集装箱制造业务销售收入叠加,则全年收入已超过中远海发全年收入,集装箱制造疑将成为中远海发第一大主业,是金融业务营收的一倍多,由此将和中集集团形成正面冲击。

就市场占有率而言,数据显示,2018年1季度,中集集团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3%,胜狮为20%,寰宇物流为15%,新华昌为13%,马士基集装箱工业占有率为5%,五大企业合计占有率为96%。

如若最终并购成功,则中远海发全球市场占有比较则为35%,与中集集团仅有8%的差距,两家国资背景的企业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78%的比例。

关键在于,中远海以22.75%的比例为中集集团第二大股东,仅稍逊于招商局集团的24.51%。且中远海与招商局同样拥有两个董事席位,在中集董事会席位中各占1/4,拥有很大话语权,中集集团的董事刘冲还恰巧是中远海发的董事总经理,专门负责上海寰宇的集装箱业务。

遗憾的是,部分企业这三年的急速扩张,恶化了本已供给过剩的集装箱制造行业,让行业增收不增利:2018年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盈利同比下滑68.64%,胜狮货柜逆势亏损210.4万美元,中远海发集装箱制造板块毛利率则跌至6.41%。

在30多年之前,中集和中远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1987年9月,中远入股中集,以45%股权成为中集两大股东之一(中集上市后,中远股份逐渐稀释到22%)。1993年中集董事会选举,中远和招商局力挺时年34岁的麦伯良转正中集集团总经理;1996年中集集装箱产销量晋升世界第一,1998年打败并收购韩国竞争对手现代精工的工厂;1999年,中远更将上海、天津两家自有的集装箱制造工厂(位于天津、上海)转让中集,从而完美地解决自己作为中集的大股东涉嫌的同业竞争问题。

中集在后来的几年间还陆续问鼎全球冷藏箱和罐式集装箱的冠军,2005年获得来自中集稳定集装箱货源的中远成长为全球十大航运公司之一。双方彼此成就。

但随着2016年中远与中海的合并,寰宇物流的崛起,曾经的合作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2017年中远海并购东方海外(OOCL),原东方海外的集装箱订单,全部从中集消失。

竞争并不令人意外,但在胜狮并购这一十字路口上,最终抉择将决定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两者的股权结构却给资本监管部门、国资监管带来了难题。

对资本市场而言,当前中远海发作为中集集团的主要股东,存在与中集集团主要业务——集装箱业务的同业竞争,是否不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而并购会不会加剧这一点;

对国资监管部门而言,集装箱行业本身也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集装箱中绝对多数的“普通运输集装箱干箱项目”仍处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并购之后,会不会导致国企内部的内耗、过度竞争,是否符合国家合并央企同类项的战略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央企将会进行新一轮的优化重组,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盘活存量,减少重复建设,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与资源配置。

如果从产业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土地及人工等各项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欧美消费的全球贸易结构正在调整,全球集装箱贸易和集装箱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部分集装箱产能制造转移的下一站可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1989年为突破自身为中远华南集装箱业务配套企业角色的限制,中集直冲到国际市场,但也为中集走向世界、兼并中远旗下的上海远东、天津北洋两家集装箱制造厂埋下了伏笔。此后20余年,双方各自巩固主业的优势地位。

20年后,双方都没有想到,这一切又都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Canalys:2020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华为、Oppo、Vivo位列前三位 Canalys:2020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华为、Oppo、Vivo位列前三位 提供者 智通财经 - 2021年1月29日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29日,Canalys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8400万部,同比下降...

美国修改投资禁令 多家指数商暂缓剔除部分中国公司 美国修改投资禁令 多家指数商暂缓剔除部分中国公司 提供者 财联社 - 2021年1月29日

财联社(上海 编辑 刘蕊)讯,英国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发布声明,暂停了将中广核电力等几家中国公司从关键股指中剔除的计划,因美国政府修改了针对某些中国军工企业的投资限制。 早些时候,富时...

方正科技去年预亏9.5亿 宽带业务无明显优势 方正科技去年预亏9.5亿 宽带业务无明显优势 提供者 财联社 - 2021年1月29日

财联社(上海,记者 孙诗卉)讯,1月28日晚,方正科技(600601.SH)披露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预计将持续亏损,但亏损较上年有所收窄。其中,2019年仅占营收7.3%的宽带...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

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

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


合作伙伴 腾讯财经财联社雪球云掌财经新浪财经金融界金十数据和讯网易财经汇通网证券之星FX168同花顺财经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