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pop_ad { opacity: 0; }
导读: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只是减少实物现金的需求,可能会令小额支付系统更高效;但如果它完全取代实物现金,就会造成实质上的负利率。
本•布劳德本特(Ben
Broadbent),英格兰银行副行长。出生于1965年2月1日,1988年获得剑桥大学经济学学士,最初供职于英国财政部。1997年取得哈佛大学
博士学位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助理教授。2000~2011年担任高盛高级经济学家,其间发表了大量有关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著述。2011年6月
1日,受英格兰银行邀请成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外聘委员。2014年7月1日,被正式任命为英格兰银行主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
货币话题对央行官员来说是一个慎之又慎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这类话题,例如什么是货币、货币为什么存在、货币的供给由谁来监管及怎样被监管,似乎容易引起激烈的争论;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是一个引人关注和研究的领域,英格兰银行也不例外。
与数字货币有关的三个问题今天要探讨的三个问题是:私人部门数字货币(如比特币)的主要创新是什么?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引入数字货币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无须赘述,因为目前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著述,包括英格兰银行经济学家曾发表的两篇文章。其主要观点是:比特币的重要创新不在于它是一种新 的记账单位(很可能将来我们使用比特币来进行支付,而不是英镑、美元或欧元),而在于它的结算功能,即所谓的“分布式记账”(distributed ledger)。“分布式记账”是一个关于“谁拥有什么”的数字记录,但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它没有中央管理员,也没有中央数据储存。分类账在对等网 络(Peer-to-Peer)许多不同的节点上被复制。“一致性算法”来保证每一个节点对分类账的复制与其他节点上的复制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可以把一 系列复制视为一个单独的共享分类账。资产所有者必须使用密码签名才能借记自己的账户,贷记他人账户。因此,“分布式记账”是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记账”首 次被使用的结果是创造出了比特币,这是一种与洗钱和网络毒品市场相联系的虚拟货币,但全球范围内正有越来越多的合法业务和新兴的金融服务创业者开始使用这 种货币。“分布式记账”的出现使得转账无需经过可信的第三方即可得到验证。当类似的第三方机构不存在或多边信息验证成本巨大时,“分布式记账”之间的结算 意义就会彰显。
央行正是作为这样的第三方而存在的,它只对一种特殊的资产——央行货币(也就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肩负这样的职能。但该功能却是央行 起源和职能的核心所在。如果私人部门的数字货币使用科技手段替代了第三方清算,央行现有的对手方就会反其道行之。如此一来,原则上央行会有两种可能选择, 或者默许私人部门数字货币发展并保持央行当前的清算制度安排,或者是在现有制度之外增加央行对手方的数量。“分布式记账”则令后者更容易,这可能意味着央 行只需要增加一组对手方(主要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即可。这甚至也可能意味着一些更为戏剧化的情节发生,每个市场参与者(包括个人)都能直接进入央行的资 产负债表。尽管私人版本和央行版本的数字货币会使用同样的技术、用同样的名字,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至于数字货币的经济影响,则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的设计,特别是它与经济中主要货币形式——商业银行存款的竞争程度。作为个人,我们通过现金已拥有对央行的债权。如果 CBDC只能取代现金,没有利息也不具备商业银行账户的其他功能,民众可能还是会把大部分钱存在商业银行。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一些钱从现有的银行存款中 流失,CBDC与银行账户越相似,这种流失就会越明显。有人认为这种流失是逆周期的:萧条时资源流出银行,繁荣时资源返回银行。
存款从商业银行移至中央银行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一是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会变得更安全。二是损伤银行的初始授信能力。这是问题的重点。当前,小额存 款主要用于提供流动性贷款,无法在公开市场出售。如果大量该类存款账户同时关闭,银行将立刻失去流动性资金来源,从而更多依赖于资金批发市场。而批发市场 的资金在经济危机时期是相当不稳定的,最终将导致银行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有人建议央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通过广义的“分布式记账”扩大央行货币 的供给范围,以此应对来自私人部门的数字货币的挑战。但我们认为,对央行来说更重要的是去考虑这样的举动将会对银行筹资和信贷供给带来怎样的影响。
私人部门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重要创新不是“数字化”,或者说用电子方式存储账户余额。至少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货币以银行账户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现金存在。银行很 早就开始用计算机记录账户交易和余额。如果数字货币只是远程电子仪器上一系列0和1的数字码,并且只是银行账户的替身,那就算不上什么创举,也不会这样经 久不衰。根据Coinbase(一家专门从事比特币交易的网站)的统计数据,在美国,2015年以比特币计价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粗略估计已超过50亿美元。 对于一个年消费支出12.5万亿美元的国家而言,这样微小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多数经济学家看来,比特币成为广泛的交易工具几乎不可能。
此外,比特币的价值极具波动性。应当意识到,比特币具有显著内置优势。与某种公共计算机语言相似,如果大家都在使用某个记账单位,那么其中的每个人 所获得的利益就会更多。这让比特币与现有的货币相比占尽先机。转变确实可能会在偶然中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和银行体系的崩溃会使现有货币被降级,人们最终 会去寻找替代物。通常,货币替代品只有当现有货币衰落时才会出现。因为新货币有时是以行政决策的方式出现,并且是有序进行的,比如欧元的诞生。即便如此, 人们还是习惯使用那些已经存在的、可信任的货币(通常是美元),而非一个全新的记账单位。
既然“数字”与“货币”都不足为奇,那么究竟是什么激发了人类对它的兴趣与关注?那就是“分散的虚拟清算和资产登记”,一种创新的清算机制。比特币 的持有者使用名为“分布式记账”的计算机系统来替代独立的第三方清算。“分布式记账”鼓励用户为自身和其他交易者进行交易验证。由于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有验 证权,而且每一个人都能看到验证结果,因此就不需要一个可信任的中央清算方。
原则上,这种技术可以使用在很多领域,不仅仅用于金融资产的交易和登记。最近英国的一个官方报告建议,“分布式记账”可能最终会在政府服务中得到广 泛且多样化的应用,包括征税、福利发放、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等。倘若如此,那么在非金融私人部门“分布式记账”同样也存在很多潜在用途。然而,令私人部门感 兴趣的是“分布式记账”对金融资产(几乎涵盖所有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的结算功能,越来越多的公司有意从中挖掘商机。
以股票交易为例,“分布式记账”要取代的不仅仅是第三方中央清算,而是一个拥有多个机构层次的复杂系统,包括托管人、经纪商、清算所等。每个机构都 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在每个处理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结算风险。每个机构都需要对同样的交易行为留存自己的记录。很难知晓这些服务的合并成本,但最近的一个 研究估算出,在G7国家,证券的清算和结算成本每年约540亿英镑。而“分布式记账”将会取代这些中间商,为交易者提供更为安全可靠、质优价廉的服务。
央行数字货币众所周知,大多数货币是以商业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大多数经济交易包含了银行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如果交易双方在同一家银行开户,那么事情就很简单 明了。但如果涉及不同的银行,那么就需要有一种银行间的资金汇划安排。存款准备金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央行又被称为“银行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又 被称为“最终结算资产”。银行间资金结算功能是央行的核心职能,也是央行之所以产生的缘由。
CBDC可以把这些准备金存款放置在“分布式记账”。如果“分布式记账”能够降低证券交易的成本并使之更加安全,理论上也应该对货币交易有同样的意 义。虽然尚不清楚储蓄存款规模是否与那些上市交易的证券一般大,但当前的货币结算制度安排所容纳的经济规模是巨大的。这就是拥有单独的可信任第三方的优势 ——无须与太多中间机构发生联系。如今,已经有新技术能够且正在降低现有支付体系的前段成本。网上账单支付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网上支付越多,银行需要的 营业网点越少。但这不涉及支付系统的后台(也就是央行货币的交易设施)的变化。与证券结算相比,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分布式记账”取代的中间商较少。
然而,事情不会到此为止。新技术的要点不只是令资产交易更高效,同时还将扩大这些资产的可得范围。如果有一个平台使得现有的参与者更容易进行央行货 币交易,那么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人享有这种便利呢?在当前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RTGS)里,已经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英格兰银行的常规便利 (Regular Facilities)。目前,英格兰银行正在对RTGS进行评估,其中就包括了对未来是否允许更多机构进入该系统的论证。“分布式记账”似乎可以将这一 过程变得更容易,英格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向更多的金融机构开放,甚至更进一步,向非金融机构乃至家庭和个人开放。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央行直 接开户。
央行数字货币与狭义银行CBDC未来是变成真正的银行账户还是电子现金,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它只是减少实物现金的需求,可能会令小额支付系统更高效;如果它完全取代 了实物现金,那将会造成实质上负利率的效果。只要能带来一些名义上的收益,其他所有货币形式竞争门槛都相差无几。具有现金功能的CBDC将意味着用另一种 东西来取代这种零息的央行负债。然而,真正重大的影响将发生在CBDC与商业银行存款相较量的时候。关键不是参与其中的巨量资金,而是两者背后完全不同的 资产类型。发生在两者之间的资源转移将对这些资产的相对供给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它们持有的流动性资产规模远远小于它们的负债,更多的资产是以贷款的形式存在。但贷款缺乏流动性,因为没有相应的二级市场对该类贷款 进行买卖,至少短期内没有变现的可能。当银行打算这么做,比如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缩减贷款额度,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存贷款期限变换、活期负债、 非流动性资产三个因素叠加,造成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内在脆弱性。如果发生挤兑,银行则无以应对。除此之外,再加上降杠杆带来的经济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央行会 通过存款保险和提供最终贷款的方式对银行进行监管和背书。
对比之下,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绝大多数是流动资产(其中大部分是国债),存款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央行会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缩窄,成为“狭义银行”,即资产 与负债具有一样的流动性。原则上,这会令整个系统更安全,不会发生挤兑,也不需要存款保险。“狭义银行”由来已久,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都推崇这样的银行体制。在大萧条时期,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建议结束部分准备金制度,实行全额准备金的“芝加哥”计划(Chicago Plan,由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核心内容是要求银行提供100%的准备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也曾有类似的 呼声。但“狭义银行”的多数支持者认为应通过监管命令的方式实行,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吸纳存款。然而,1987年詹姆士•托宾则认为,为了避免对存款保险的 依赖,应在央行内创造一个存款类活期账户,并允许公众通过该账户办理存款、支票转账业务。“托宾计划”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建议将类似于“分布式记账”的 央行存款账户的分支设在邮局中;二是他并不主张将所有存款国有化,理由是将商业银行存款抽至央行的成本巨大,特别是会危害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
与此类似,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更容易转移到CBDC中,银行从市场获取融资的可能性也会下降。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 特点就是融资批发市场比存款更不稳定。这也是为什么监管者自此之后要求银行提高存款资金占所有融资的比重。目前还难以确定这些影响的程度,那些只是替代现 金的CBDC对现金需求量的影响要大于对银行存款的影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有限。如果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只扩大至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不涉及非金融机构,上 述问题就不会产生。但如果央行负债表扩大至企业和家庭,且CBDC与银行存款账户越来越相似,问题就会变得严重。CBDC就不仅仅是一个关系到货币交易安 全性和成本的技术考量,而是一项涉及宏观审慎的金融政策。
结 语“数字”这个概念虽无所不在但却没有清晰的含义,似乎任何事物都被贴上了这个标签,尽管有些跟计算机科技并没有多大联系,仅仅是为了输出一种时尚 感。“数字货币”是不是“比特币”之类事物,或是它们那些在央行的“替身”的最佳表述,尚不确定。其背后的术语——“分布式记账”,即分散化的虚拟清算和 资产登记,可能更为准确。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交易和持有方式,包括货币在内。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数字货币可能导致的一些问题很久以前就存在。一些比特币的拥趸者视其为绕开央行的渠道。某种程度上,他们是19世纪“自由 银行”支持者的后继之辈。而另一些拥趸者则把“分布式记账”视为央行扩展自身角色的机会,主张央行通过CBDC将更多的主体纳入交易对手方。如果CBDC 的功能与银行存款账户相差无几,则将意味着金融体系向“狭义银行”转变,这也是经济中一个争辩许久的问题:银行是否应该制造流动性?市场经济下,存贷款的 期限变换是否无可避免?我们需要意识到CBDC可能带来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支付系统的效率”这个技术范畴。不仅如此,我们还有更多事情需要考虑,这就是为 什么CBDC被英格兰银行列为研究日程中的重点事项,这也是为什么英格兰银行鼓励更多的学术团体参与这个重大决策的事前研究。■
作者系英格兰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欧洲代表处蔡萌浙译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