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pop_ad { opacity: 0; }
上海金融界和法律界或将首先试水区块链应用。
2月26日,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上海)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和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出席活动。
对于区块链的发展,郑杨呼吁法规先行,并表示有可能上海法律界和金融界可以先行先试。同时他希望上海金融和科技界遵守规则和公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金融和科技的联合创新。
作为近年来金融领域的一项技术革新,区块链存在于互联网并向所有用户开放,无须第三方介入即可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交换。
在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上海)揭牌仪式上,郑杨表示,区块链是高度安全、不可篡改的互联网账本,特别适用于中间环节繁杂、中介成本过高的应用领域。
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演进路径,郑杨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0版本是可编程的支付,可应用于数字货币、支付领域和跨境领域、小额借贷等;
2.0版本是可编程的交易,股票、债权、年金、私募股权等;
3.0版本是可编程的社会,应用于博彩、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郑杨认为区块链大致有七个方面的作用:
区块链能够降低信任的风险;
区块链能够提高支付交易结算的效率;
区块链能够降低经营成本;
区块链能够有效预防故障和攻击;
区块链能够提升自动化水平;
区块链能够满足监管和审计的要求;
区块链能够极大的提升数据资产的流动效率。
“我们成立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呼吁要法规先行。有可能上海金融界和法律界可以做一些尝试,我们先制定一些规则,看看能不能在这方面先行一步。”郑杨表示。
上海市高院副院长盛永强表示,区块链可能对法制带来一定变化。一是在未来的商业交易中,区块链技术可能会替代传统的保证交易安全的工具和技术;二是区块链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唯一性应用于法院的审判和司法合同可能会解决许多困扰人类社会多年的证据法难题。
“区块链+保险”重塑行业诚信基础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在现场阐释了区块链在保险行业运用的可能性。魏迎宁表示,
“现代保险加上了互联网,但仍没有颠覆原有商业模式,加上区块链后,则可能会产生颠覆。保险的本质是损失分摊机制,信用是基石,现代保险的审核费用占成本的30%甚至40%。即使如此,骗保占比仍不小。所以,保险业非常关注区块链。”
对于区块链在保险领域可能的应用场景,魏迎宁表示,如果将数据放在区块链上,利用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就可以避免合同争议。保险事故发生后,可以触发“智能保险合同”,既解决了索赔难,也降低了审核成本。
对于“区块链+保险”的未来,魏迎宁表示,通过区块链重塑保险的诚信基础,使人不能说谎、诚实守信,还需要艰辛的探索,他期待区块链可以早日发挥这样的作用。
现场,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上海)正式成立。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由互联网金融博物馆牵头发起,相继在北京、浙江、上海成立,随后将在深圳再建分支。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性中立机构,中心邀请具有行业政策影响力的社会人士组成顾问委员会,设立理事会机构,并特聘研究员团队。中心旨在加速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与发展,同时为中国区块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