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数字货币 > 正文

体制难改,互联网医疗发展受限

[2015-07-14 10:34:13] 来源:本站 编辑:泗水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导读:在各界大佬普遍看好医疗领域和“互联网+”发展的时候,这两者结合起来又会碰撞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呢?

    导读:在各界大佬普遍看好医疗领域和“互联网+”发展的时候,这两者结合起来又会碰撞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呢?

    当今,互联网医疗已成为一个全球化发展趋势,国内外众多创业企业都在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竞相抢食3万亿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但互联网医疗也可能是发展至今最具有挑战的互联网领域,不仅找不到清晰的商业模式,而且服务方和需求方都对使用这一工具动力不足。有分析称,医疗的核心是问诊,呈现的结果是疗效,其他都是围绕着这一从问诊到疗效呈现的过程。作为控费工具的互联网医疗事实上要解决的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来提高疗效,从而最终降低医疗费用。因此,以控费为目标的互联网医疗是紧紧围绕着医疗的本质——提高疗效来展开的。

    既然疗效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追求,这与互联网其他领域强调的极致体验就成生了不一致。虽然说服务也很关键,但病人使用互联网工具的目的是治病不是为了体验的。因此,线上的服务优良只是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核心因素。如果不能解决疗效的问题,服务再好也无法留住用户。

    “互联网医疗是医学发展的新契机,而不是要颠覆传统医学;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涉及医政、医药、医保、商保等一系列体系的重建,而最核心的仍然是‘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在近日举行的“reMED2015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上表示,“互联网医疗一定会促进医疗生态的重构,而且一定会提升现有医疗资源的效率和服务能力,而且一定是O2O。单纯的线上模式不可能解决医疗的问题。”

    要保证疗效,优秀的医生就显得不可或缺。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提高看好病的几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医疗项目都把圈医生资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但是,中国的医疗制度很特殊,医生大部分都是有编制的单位人,他们首先要满足的是单位的任务,而不是自己接的私活。这种以单位为核心的医生资源与国外的自由执业的医生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互联网项目圈的都是体制内的医生,他们无法及时有效的满足用户需求,因为医生无法掌握自己的时间。

    另外,医生也缺乏经济动力来上网看病。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医生主要依靠产品赚钱,对于通过互联网推送过来的服务,医生的动力是明显不足的。当然,在广大的非三甲医院,医生的收入总体不高,从产品上获得的收入也较低。因此,这一群体的医生是有动力来提供服务的。但是,他们的诊疗能力长期被用户质疑,在线下的可获得性又过强,病人并没有对他们的线上需求。也就是说,病人认为他们并不能提高疗效。这与美国的全科医生受到病人的信任是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支付方对医疗机构的制约能力薄弱的状况下,以疗效来考核医院和医生的机制在短期内还无法展开。既然无法以疗效来取悦病人,圈再多的医生也无济于事,更何况这些医生并不是按照疗效来给他们付费的,他们自身也对提供这些服务的动力不足。

    因而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是无法制定新规则来推动自身发展的,一切都受制于整个医疗体系的变革。如果大环境不发生变化,不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疗效管理演变,互联网医疗始终无法获得发展的动力。要想实现互联网医疗,这也要求医学内部要做一次大的变革。至于这次变革要多久才能催生出来,目前看还是个未知数。可以预见的是,国民健康与互联网融合顺理成章,移动互联将重构医疗对等、透明、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秩序,传统医疗将发生深刻改变,变革只是时间问题。

查看更多:互联网+ 医疗 医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