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数字货币 > 正文

论近年来兴起的汉服运动

[2015-07-07 10:46:46] 来源:转载 编辑:北间溪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近日,周立波调侃汉服事件引发热议,方文山的指责与黄健翔的力挺又促进了事件的持续发酵,虽最终证实是乌龙一场,此“圆场”非彼“援场”,但汉服所牵动的民族主义争论却值得
导语:近日,周立波调侃汉服事件引发热议,方文山的指责与黄健翔的力挺又促进了事件的持续发酵,虽最终证实是乌龙一场,此“圆场”非彼“援场”,但汉服所牵动的民族主义争论却值得思考。
  论近年来兴起的汉服运动

  何为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同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里的“同袍”指的是战友。而现代汉服复兴者之间,亦多以“同袍”互称,既有互称战友,共襄此举的勉励,又暗示了此处的“袍”即汉服。
  汉服,指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而并非单指汉朝一朝的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褒衣大袖,右衽系带。《易 传》里说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炎黄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虽不敢说是黄帝创制了衣冠,然其必然也对服饰作出了一定的 规范与要求,可以认为上古是汉服真正的起源之时。此前的汉服,称为衣冠,华服。直至清朝入关剃发易服,汉服在主流社会中消失,汉族失落了自己的民族服饰。
  汉服,汉人两个词语,都存在着先表示朝代,而后扩大概念至汉族的过程。如《汉书》:“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指的是汉朝服饰,即《周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而如《辽志》中所言,“国主与汉官即汉服”中的汉服,指的则是汉人的服饰。是因为汉朝时国力强盛,华夏人的概念逐渐被汉人取代,华夏衣冠也逐渐被称为汉服。?
  “余 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屈原在《涉江》中提到的“奇服”便是汉服。屈原是楚人,而汉朝之兴与楚地有莫大关系,汉代 服饰的曲裾绕襟袍便源自于楚地。除了曲裾,秦汉时的直裾绕襟袍,魏晋时的裤褶服,隋唐的圆领袍衫、齐胸襦裙,宋明的褙子、道袍、袄裙等,都成为了现代汉服 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汉服在宽大飘逸、灵动脱俗的基本风格之下,演绎出数百种款式,其中既有汉文化体系的自然更替,也融合了“胡服骑射” 等其他民族的风格。在现代的复兴运动中,同袍们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易于复原考据的形制加以普及,形成了现代“不论朝代,只论形制”的汉 服体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汉文化熔铸百家、包罗万象的特点。所以现在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汉服,不一定是汉朝的服饰,也不一定是哪一朝哪一代的款式。汉服并不 为任何一个时代局限,又可以在任何时代拥有自己的生命力。
  汉服运动:存续绵延、方兴未艾
  其实在清初的剃发令中,有“俗从而僧道不从”的讲究,故而汉服虽在大众视野里消失,却从未离开过世间,从苏格兰人约 翰.汤姆逊拍摄的清末僧侣所穿的僧袍可以看出,这些还保留明制汉服特点的僧袍,与传统的汉服款式——明制道袍(直裰)在外观上几乎无异;清末,太平天国也 曾试图推翻满清服饰、恢复汉服,然而因为一方面时间久远,一方面资料匮乏、考据不力,难以实行,甚至一些太平军将士还将戏服穿在身上作战;到了民国,一些 小范围的汉服复兴渐露锋芒:章太炎爱穿一件前胸绣一“汉”字的交领衣,是为近代汉服第一人;夏震武束发深衣、钱玄同着玄端办公、张大千宽袍大袖游历欧 洲;1914年颁定民国礼制七种,包括玄衣纁裳玄冕的祭服。李叔同先生祭孔、曲阜孔门合影、袁世凯祭天等照片,都可佐证汉服在民国时期的影响。
  当时的复兴运动规模并不很大,也没有固定的团体与宗旨,加上社会形势混乱,很快就被历史揭过,直到现代,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这些追问者才得到自己的答案。
  2001年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与会,引起了关于民族服饰的讨论。其实唐装是根据满族马褂改良的中国风时装,既不是唐朝人的服装,也并不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服饰,自然也并非唯一可以代表中国的礼服。当然,汉服也从来无意觊觎“官方唯一指定传统礼服”之名,汉服只是汉族的民族服装,与旗袍、唐装一道,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着传统中国的华服之美。
  在 2002年,唐装方兴未艾之时,有一批年轻人以网络为基本活动空间,提出了一项与国民服饰生活有重大关系的新话题,也即汉服复兴运动。2002年初,网友 “华夏血脉”发表了题为《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的文章,使得“汉服”一词从尘封的历史中重新破土而出;2003年7月21日,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 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2003年11月22日,河南一名工人身着汉服,宽袍广袖过闹市,被新加坡媒体报道,引发了诸多讨论,汉服复兴运动从此进入公共视野,2003年也被称为“汉服复兴元年”。2004年至2010年,在中国各主要城市,个人或汉服爱好者群体在公共场所或特定场合展示汉服,以汉服作为礼服的行动日益频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