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数字货币 > 正文

Paradigm创始人:最好的协议,治理最小化_数字货币

[2021-02-10 09:28:0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估值模型比较:你手里的治理代币到底值多少钱?各种估值模型或许能帮助你找出市场价格均衡的漏洞。 撰文:Fred Ehrsam 和 Dan Robinson,前者为着名加密投资基金 Paradigm


估值模型比较:你手里的治理代币到底值多少钱?

各种估值模型或许能帮助你找出市场价格均衡的漏洞。

撰文:Fred Ehrsam 和 Dan Robinson,前者为着名加密投资基金 Paradigm 团结创始人,后者为 Paradigm 分析师

编译:Perry Wang

作者授权链闻翻译并揭晓该文章的中文版本

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佚名

为什么?由于治理最小化允许利益相关者 依赖于某一协议 。这就形成了一个接纳的良性循环,能够实现其它途径难以实现的扩容。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乐成的传统互联网协议,如 HTTP 和 SMTP ,看看这些协议在今天具备的伟大能量。正是 治理最小化 使得它们成为每个人都依赖的尺度,其接纳水平远远跨越任何企业所到达的水平。

在治理依然主要的前提下,本文注释了治理最小化,并推测了其影响。


什么是「治理最小化」


治理最小化意味着尽可能 削减权力 以及 对治理的依赖 。

治理最小化很主要,由于它支撑了协议的主要价值主张: 可信的中立性 。治理最小化往往提高了该协议可信的中立性。

在现在的实践中,治理最小化最直接适用于 链上治理最小化 。若是一家协议想要获得最大的接纳度,而且能制止对协议函数举行治理,则它应该这样做,即要做到链上治理最小化。


什么是可信的中立性?


可信的中立性意味着 可靠性 ,这意味着利益相关者 (例如用户或开发者) 可以使用或构建协议,且坚信该协议不会发生转变而倒戈他们的利益。协议通过制止沦为任何特定群体的「 傀儡 」,进而保持可信的中立性。


可信的中立性为何异常主要?


可信的中立性是当今加密领域的 主要价值主张 。为新的开放式和可展望的钱币形式打开了大门,缔造了任何人都可以果然建立和接见新应用的平台。

现有的平台缺乏可信的中立性,进一步凸显了其主要性。央行作为钱币平台不具备可信的中立性,由于有一部门利益相关者可以决议 随意印钞 。Facebook 和 Twitter 作为应用平台并不是可信的中立者,由于一部门利益相关者可以做出改变, 抹杀整个开发者生态系统 。

可信的中立性为平台中锁定的价值缔造 平安环境 ,阻止价值被偷窃、关闭和限制。这些价值既有实体的 (例如,资金) ,也有抽象的 (例如,开发时间、用户) 。

若是可信的中立性彻底失败,就是一个随时准备跑路的圈套。平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可以部门或整体地跑路,卷走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或缔造的价值。举个例子,假设一家中央化加密 交易所 的运营者卷走用户资金。还可以举个抽象的例子:假设 Twitter 关闭 第三方开发者界面 ,使得 Twitter 公司自己的交互界面成为唯一的选择。


治理最小化不是什么?


治理最小化并不是治理可以或应该完全消逝的想法。实在这是不可能的!没有治理 (「必不可少的治理」,稍后对此举行详细注释) ,有些协议函数很难或不可能被执行。至少,治理总是通过 社会性协调 (「非正式」) 和 硬分叉 的能力而存在的。


治理最小化缔造了更多的中立协议


建立完善的治理系统就像设计一个 永动装置 。有众所周知的博弈理论性结果解释,所有治理系统本质上都是不稳固的,不能同时知足所有理想的属性。将治理系统正规化往往会通过降低非正式治理解决边缘案件的能力,放大了这些固有的问题。

因此,治理系统 越正式 ,越容易在足够长的时间局限沦为某些利益群体的 傀儡 。这主要是由于,将治理系统正规化需要使利益相关者正规化 (谁拥有发言权,以及他们应该拥有若干发言权) 。将利益相关者正规化在实践中在单个时间点很难落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是不可能的。


持币者错位


链上治理利益相关者的正规化,往往是通过简朴的 代币所有权 来确认,而治理自己则通过持币人投票加以实现。遗憾的是,由于许多缘故原由,代币持有量无法准确反映协议中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缘故原由包罗:

并非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一定是代币持有者,尤其是 用户 和 开发者 。 代币所有权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利益相关者对协议、当前或未来的 主要性 。当下一个到达 Facebook 或谷歌规模的应用泛起时,可能会被那些拥有较多代币的人抹杀在摇篮中。 利益相关者会 随着时间而转变 。在思量尚未存在的未来利益相关者时,这一点尤其显著。思量一下尚未建立的巨型应用的利益。

因此,代币持有人投票对协议的历久使用会发生一系列 错位问题 ,包罗:

外部压力 。例如,Facebook 公司面临外部压力,要求封锁外部开发者接见 Facebook 这个天下上最详细的社交图谱。无论这是对照样错,但它确实抹杀了许多应用,以及无法盘算的、尚未建立的未来应用。 价值捕捉 。持币者可能希望以牺牲他人的价值为自己获取价值。例如,Twitter 以牺牲第三方开发者为价值垄断了其协议的交互界面。 时间局限不匹配 。与协议差别,持币者持币的时间局限存在天壤之别。这可能驱使他们获取短期价值,而牺牲了协议的历久使用性。例如,眼光瞄准短期升值远景的 Maker 持币者可能会提高稳固费,以在 短期内缔造价值 ,而不管历久影响若何。具有取笑意味的是,Facebook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其网络效应仍在增进的时刻,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拒绝展示广告 (捕捉价值) 的决议,曾是互联网天下轰动一时的事宜。 外部经济利益 。持币者也可能是另一代币的巨鲸,其投票时要思量这种利益,而不是对协议带来改变的利益。DeFi 中的流动性挖矿项目稀奇容易受到这种形式错位的影响。

行使这些错位行为牟利是有据可查的,而且很难制止。突出的问题包罗 出钱贿选 ,或使用借来的代币投票,后者由于闪电贷款的发现变得更容易,且已经切实泛起过!


其它副作用


纵然参与者没有明确将系统搞成傀儡,治理仍可能发生预期之外的副作用。例如,正式的治理系统可能一味激励行动而不是不接纳行动,纵然不接纳行动是更优解。治理也可能 花费大量时间和精神 。


进化速率


对链上治理举行辩护的一种常见论点是其可以让协议更快地生长。然而,几乎没有任何履历证据可以解释链上治剖析带来协议进化加速。

不外,链上治理处于异常稚子的萌芽状态,因此对其做过于严酷地判断可能为时过早。

以往实践证明的实在恰恰相反:协议若是没有链上治理,可以实现快速的进化。例如,早期的 以太坊 和 Uniswap 是单纯通过硬分叉举行快速进化的协议。这种敏捷性可归因于其慎密的社区、较低的系统主要性以及对焦点开发团队的高度信托。

而在之后,区块链协议的进化中泛起了怎样的情形?随同网络效应、指针粘性 (协议嵌入到其他协议 / 应用的代码中) 和风险厌恶等的综合影响,进化可能会变慢。不外,若是变化足够主要,用户和应用可以 自愿选择加入 。这通常意味着第一层协议 (公链) 的 硬分叉 和第二层协议或应用的 自愿迁徙 ,正如在 Uniswap、Maker、Compound 和 Augur 等协议 v1 向 v2 更新过分中泛起的转换。

最终,若是某一个协议绝对逊色于一个新的替换方案,它最终将被逾越和殒命。这就是进化在自然界中的工作方式。在遗传密码意义上,单个生物体不会进化。当 副本 是由突变所带来时,即发生了进化。这种方式之前在开源 (如 Linux) 生态系统中同样奏效。

由于可信的中立性是协议的主要价值主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治理最小化的推进,纵然意味着单个协议级别的 进化速率较慢 ,依然将带来 最大限度的接纳率 。


治理最小化可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更快进化


最主要的是, 可靠的单个协议 支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更快进化,由于开发者可以自信地使用这些构建基块。试想一下,若是每个公司的代码都是开源的、中立的,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那么互联网应用开发会有多快。


治理什么时刻会有价值?


当协议的焦点机制 需要人工输入参数 时,治理是需要的。当协议对特定操作的响应无法提前知道或无法从链上数据派生,因此无法编码到协议中时,需要人工输入。我们称这些机制为「 必不可少的治理 」。

治理必不可少的领域包罗:

协议共识自己 (例如,比特币或以太坊的第一层共识机制) 。共识是判断两个历史哪个是有用的。这种治理受到严酷限制:比特币矿工可以双花、回滚历史,但不能刊行无限的比特币。 预言机 。预言机需要某种形式的人类机制来决议其数据是否有用。

可能需要治理的领域包罗:

财富治理 。在可见的未来可能需要治理:决议若何分配资金是一个很难实现自动化的问题。 庞大的参数设定 :举个例子, Maker 当前需要治理来批准新的抵押品类型,并设置响应的抵押品要求。新抵押品 (其中一些甚至可能在今天基本不存在!) 存在适用性问题,其风险状态很难提前评估,这些功效本质上是难以用编码实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治理可以被消除。例如,Maker 可以构建一个 以编程方式设置利率 的机制,无需治理来设置利率。

治理往往是一种 庞大的权衡 。例如,Maker 系统选择允许许多差别的抵押品类型,以提高资源效率。固然这也存在一个瑕玷,即处置新的抵押品类型的能力需要治理,并随同与该治理相关的所有系统风险、社区能源和庞大性。可以通过只使用一种类型的抵押品,构建一个治理最小化的 Maker 替换方案;这个系统是否「更好」,其评估颇具挑战性。

最后,在某些情形下,治理可能是一个 功效 。例如,人们可以更改游戏规则 (治理) ,可能成为某些游戏或社交应用吸引用户的焦点机制。


治理最小化并非包治百病


虽然治理最小化的协议更可靠,但依然可能对某些利益相关者群体发生不良后果。

例如,治理最小化协议中的多数参与者仍然可以选择利于自己的 硬分叉 ,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不外其成本很高:果然违反可信中立性,会导致未来潜在利益相关者 失去信托 ,而利益相关者出局,则往往会降低网络效应以及协议的使用。固然,分叉也可以是一个功效:两个差别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可以行使分叉,各自获得自己想要的协议生涯。

最主要的是,在一些地方作废治理并不意味着可以或将在任何地方消除治理。甚至会造成:在治理集中的较少领域中,治理变得加倍主要。

加密治理依然主要,创新的时机业已成熟

运作优越的治理仍然至关主要,稀奇是在必不可少的治理领域 (例如第一层共识、预言机) 。若是区块链的精髓在于提供 真相被普遍接受的分类账 ,那么其 完整性 就至关主要。

链上治理系统的创新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领域。在当前天真的「 一币一票 」尺度之上可能举行改善 (例如二次投票、决议市场 futarchy) ,且其建立是异常主要的。

看到这些实验运行,我仍然很兴奋,并信赖:我们将看到未来几十年治理系统通过区块链带来的创新会多过「现实天下」。


价值捕捉


价值所需的治理水平是实时睁开的实验。指针粘性、Gas 成本、用户启动状态 (例如,去中央化交易所中的实时出价,用户需要在新协议中重新启动) 以及其他网络效应,这些因素可以发生 防御性 ,并可以使治理最小化协议捕捉价值。

价值捕捉 = 使用 x 转化率 。本文的焦点主张是,使用治理最小化的协议将 获得更高的价值捕捉 (方程的左侧) 。转化率 (等式右侧) 仍然是一个没有确定谜底的问题。

与传统企业相比,治理最小化协议的使用数可能更高,但转化率较低。这是经济上要发现的关系。

另外,另有许多人热衷于听到「价值捕捉」,但以为其「邪恶」!价值捕捉可以到达几个主要目的。首先它 激励协议的建立 。其次,若是需要治理,治理价值捕捉是需要的,可以激励 对治理和平安做孝敬 (使对治理的 51% 攻击成本更高)。最后它可以辅助资助进一步生长。

最终只有「 必不可少的治理 」是可防御的。任何非不可或缺的事物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竞争所镌汰。



治理最小化的协议 将迎来最普遍的使用。这是一项 焦点属性 ,开启信托与接纳之间的 正反馈循环 。还将壮大、基本的工具掌握在所有建立者手中,为整个加密生态系统缔造更多机遇、带来更快的希望。

随着加密手艺发展为 未来几十年最主要的手艺之一 ,治理最小化可以带来全社会更大的机遇和更快的提高。

谢谢 Brian Armstrong、Vitalik Buterin、Gus Coldebella、Jacob Horne、Matt Huang、Georgios Konstantopoulos、Steve Lee、Charlie Noyes、James Prestwich、Dan Romero 和 David Vorick,与他们的对话对本文孝敬良多。

加入新手交流群:每天早盘分析、币种行情分析

添加助理微信,一对一专业指导:chengqing930520

上一篇:剖析:像极了70年代的黄金,比特币可能泛起指数级反弹
下一篇: 估值模子对照:你手里的治理代币到底值多少钱?

加入新手交流群:每天早盘分析、币种行情分析,添加助理微信

一对一专业指导:chengqing930520

最新资讯
提供比特币数字货币以太坊eth,莱特币ltc,EOS今日价格、走势、行情、资讯、OKEX、币安、火币网、中币、比特儿、比特币交易平台网站。

2021 数字货币 网站地图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